第一五三章造酒非一人之功
陶鼎固然结构复杂,捏制陶坯却也无需三日时间,黎昊之所以如此,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丰富的制陶经验自然是好事,可以让黎昊事半功倍,但有时也可能是累赘,从而导致故步自封,原地踏步,限制了自身制陶技艺的进一步提升。
陶坯入窑烧制之前,须要事先阴干,而阴干的程度,也会影响陶器的质量,这是黎昊最近才总结出来的。
他隐隐觉得以往自己制陶时,陶器成品的出炉率不甚高,问题可能就是出在这里,尽管他当时已是华夏附近最会制陶的人了。
一夜亦或一日一夜,时间太短,不妨就多放置一段时间,三天应该足够了。
陶坯成型的最关键三天里,黎昊却颇为轻松,开始只是监督窑场小工,依着模板又捏制出三个陶鼎,然后就将四个陶鼎放置在通风阴凉处,便不再管它们了。
他倒不是君子坦荡胸怀,不担心窑场长作以小人之心从中作梗,而是有人替他时刻提防着。
几日来,那个人频频出现在窑场,几乎每个偏僻难寻的角落都会有他的身影。
青阳执意如此,黎昊虽然心中感激,却也不知如何表达,往往只是拍拍肩膀,微微一笑,以此表示感谢。
既然落得周身轻松,黎昊也没一直闲下去。自从和杜康假装决裂以后,杜康曾三番五次地托昌意、女魃等捎来消息,言辞焦急至极。
原来黄帝决定酿酒以后,杜康由初始的喜出望外,渐渐转变为烦恼。当时在黎昊的悉心指导下,他酿起酒来不费吹灰之力,可如今黎昊不在身边,他突然似乎把一切都忘记了一般,酿酒之路一度举步维艰。
如今黄帝每日派人催促、检查酿酒进度,他望着空荡荡的、连一口酒也没有的房子,手足无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向黎昊寻求帮助,希望这位真正懂得制酒之人,能够解他燃眉之急。
黎昊没有青阳的宽宏大度,反而嫉恶如仇,睚眦必报。对于夷彭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早就想报仇泄恨,只因青阳挡在中间,最终才不得不罢手。
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时刻没有忘记。这才有了后来与杜康决裂的一场戏,目的就是让夷彭以后对杜康送去的酒,放松警惕。
夷彭不是睿智的黄帝,并未看出其中端倪,杜康送去的旧酒,他照常收下,且赞不绝口,显然也已被酒的美妙滋味折服。
想到这些,黎昊决意向杜康施以援手,何况帮助杜康,实际上就是帮助青阳一家。不过饶是如此,他仍旧不敢疏忽大意,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也由他精心挑选。
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最适宜商议密谋,传授制酒之法自然不在话下。轩辕山脚有一洞穴,鲜有人知,黎昊和杜康两人便在其中生火取暖,交谈甚欢。
其中黎昊将用酒曲制酒的步骤,一五一十地讲解给杜康,却独独没有透漏酒曲的制作方法。这是他的私心在作祟,即使自己不想争名邀誉,但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是?
杜康手中握有的酒曲,皆是自然形成、偶然得到的,迟早都会用尽,纵使杜康天纵之才,那也需要时间研制,这便给了东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