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科技之锤 > 485 时光两、三事

485 时光两、三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新兴的二维、三维转换的市场,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相对于全球的需求来说,产量明显还不足,市场需求量还很大,消费者购买欲强烈,甚至可以接受溢价。

反应到行业本身来看,大概就是目前宁芯跟苹果的产品依然爆火,尤其是华为跟苹果新一代电动车技术都开始搭载了立体导航显示技术之后,更是让两家的产品再次被热炒。

这种情况下失意的可不止是阿斯麦这样的设备提供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的那些代工厂、封装厂,此时过的更加艰难。

比如台岛积电……

曾经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加工厂,订单是接到手软的。

毫不夸张的说,它打一个喷嚏,世界芯片价格都能被打出个高峰来……

但从去年开始订单量就一直在下滑,到了今年甚至已经出现内部产线过剩的情况。没有那么多订单了,但生产芯片的机器如果停下来却又是极大的损失,不得已之下,已经彻底停了好几个产线。

更可怕的是订单量减少的同时还出现了单位价格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传统的硅基芯片在消费者观念中只适用于二流产品,对于台岛积电的客户来说肯定是要拼命压价的。没什么对错,无非都是想在目前这个态势下先活下来而已。

伴随着三月份某院士喜得贵子的网络抽奖狂欢,整个半导体行业就这样不算突兀的到了不改变就可能死的时候。

为此,台岛积电换了掌舵人。新的掌舵人大半年都呆在华夏京城,想要引进新一代芯片制造的生产线,再续辉煌。

宁为知道这事,是因为这位年轻的掌舵人不知道托多少层拐弯抹角关系,让宁为不得不卖一位大佬面子去吃了顿饭。吃饭的时候这位掌舵人姿态摆的很低,但只能说用错了地方。因为整个产业链是如何运作的,宁为自己都不太懂,更说不上什么话。

虽然说宁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其实上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宁为压根没有参与过。高精度生长机床的生产,各类配套设备……等等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上游工厂的订单、产线的搭建等等这些涉及到无数利益分配的事情他都插不上手,更没那个想法。

好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宁为处理这种事情也愈发熟练了。

无非就是盛赞双方之间友谊长存,然后表态一定大力支持台岛有人想要为华夏半导体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接下来委婉的表示自己的影响力其实没那么大,最后升华一下,虽然我没影响力,但一定要去帮忙过问一下。

饭桌上慷慨激昂的称兄道弟,然后留下联系方式。吃完饭返程的车上把酒肉朋友的号码直接拉入黑名单——皆大欢喜的饭局便应付过去了。

对此宁为没有太多的感慨。

每次工业革命其实都是这样的,当先进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不会留给大家太多反应的时间。对于宁为来说基础物理实验室的成果才是重中之重。

下一个十年能不能开启外星采矿计划就看实验室的成果了。可惜了,有些公司本可以继续辉煌下去,但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淘汰,也就无法参与到下一个时代的竞争中去。无需缅怀,规律而已。

这些小事只是丰富了生活的调剂品而已。

当然时间走到十月,又有一件小事开始丰富宁为的生活。那边是关于本届诺贝尔奖的讨论再次在互联网上翻起涟漪。

其实如果真的去关注诺贝尔奖的话,会发现每年十月讨论最多的其实是诺贝尔文学奖。至于其他奖项,大都只是在一些更专业的论坛上,引发小范围的关注跟讨论。

这其实也跟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有关。

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医学,都涉及到极为专业的知识,分析谁能拿奖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年相关行业内的那些翘楚们研究领域有极深的了解,还要对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所涉猎才能分析出点有用的东西来。

对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别说看懂具体分析的内容,光是那些需要超长定语才能定义准确的科学上名词,给大家的唯一感觉只能是不明觉厉。

比如物理学某个前沿研究方向,利用AdS/CFT对偶性研究低能色动力学的性质,如手征相变、禁闭相变、色超导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的性质,以及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些现象,如高温超导、霍尔效应、KT相变、奇异金属、费米液体、非费米液体、拓扑绝缘体、冷原子体系等,期望在高温超导的机制和拓扑物态的理论等方面及相关低能量子色动力学的性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来看,每个字都不难,没用到任何生僻字,但组合到一起,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人士大概也只能一脸懵逼。总不能真的点评一句“要研究这些需要煤,而且需要精洗煤……”

更别提这还只是论述了一个研究方向,牵涉到其中任何一个议题,那都是各种让人看了就脑袋冒泡的复杂公式跟方程。无外场海森堡模型、哈密顿量式展开、▽θ(r)=σθ/σx*x(x方向单位氏量)+σθ/σx*y(y方向单位矢量)……

这些专业人士看来极为简单的表达式,能让普通人怀疑自己跟研究这些东西的人到底是否同一种生物。

但文学这种东西就不一样了,但凡认识一千个汉字,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任意文学作品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且引发了争论也可以从多维度来剖析自己的见解,挑错?不存在的!不管是文学本身还是文学赏析从来都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这就好像阅读理解題拿去给原作者去做,還可能得一个極低的分数是一个道理……

文学这玩意儿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正确答案?其所有的价值跟在于普适性的认可。所谓世界名著,也不过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业界人士的推崇,只认识一千字的升斗小民就算说一句某名著写的是什么玩意儿,也是有资格的,因为他的确不喜欢……

科学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你不喜欢某个定理,除非你能找到证据去证伪它,否则再不喜欢也只能接受,拿出歪理邪说来那些真正的专家多看一眼,就真的输了……

但文学层面就算是世界名著不喜欢也能喷上两句,只要不喜欢你算老几?

所以对于诺贝尔奖誰能上,谁不配,一万个人真可以有一万个意见。世界任何一个作家都能拿出争论一番,自己喜欢的作家没入选,那必然是有黑幕的。而黑幕这种东西,也最能让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

但今年不太一样的点就在于,华夏互联网上开始热炒宁为是否能拿奖这个话题,实现零的突破。

虽然说历史上杨、李两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凭借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双双拿到过诺贝尔奖,但两位大师拿奖时毕竟都已经加入了美籍,只能算华夏裔。

宁为就不一样了,不但没有改过国籍甚至连留学经历都没有,是极为纯粹的华夏本土培养出的科学家,而且他虽然研究物理学成就不长,但其成果早已经被宣传为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界最伟大的进步。

新闻里甚至没有用“之一”来限制……

这就真的很适合炒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