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锦衣山河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河随人意

第一百五十七章 河随人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也是有的。

以后呢?

除了收拾伤疤,好好过日子,还能怎么样呢?

一切的痛彻心扉,都会在时间里愈合与掩埋的,不是吗?

此刻听着沈窃蓝仔细描述开河的工程,以及规划中的会通河修整后的景象,郗浮薇眼前场景变幻,似乎看到还年幼的自己,伏在郗宗旺膝头,听兄长郗浮璀琅琅的背诵着诗文。

那天郗浮璀背的是晚唐皮袭美的《汴河怀古二首》。

郗宗旺给长子讲解诗文的意思,勉励他汲取隋炀帝的教训,不可将大好青春荒废于嬉戏,该用心进学,他日金榜题名,入朝为臣,好生辅佐皇帝,为后世留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彼时郗浮薇听的无趣,打着呵欠问:“汴河在哪里呀?”

“汴河在河南。”郗宗旺抱起女儿,含笑解释,“不过啊,咱们山东也有运河,会通河,可就在咱们家外头,前两日你哥哥带你去玩耍的堤坝下就是。”

这片段在郗浮薇的记忆里很快就过去了,她以前也没想起来过,现在记起,忽然就一股酸涩。

那时候郗家上下,没人想到,日日出门都能望见的运河,有那么一天,会给他们带来那样剧烈的变化。

她就想起前人的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时石曼卿对以“月若无恨越长圆”,被许为勍敌。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挖下了大运河的第一锹。

之后的秦汉,魏晋,或者出于灌溉,或者出于战略,又或者出于漕运,举国都兴建了许多运河。

到隋朝的时候,“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炀帝固然有着水殿龙舟的虐民之举,终究留下了“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一千余里地无山”。

唐宋虽然都对这条运河十分呵护,疏浚、修整和开凿从未断过,因着战乱,以及气候,到南宋时,通济渠已然杳无踪迹。

后来的元朝由于定都北京,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这条运河于是直通南北,连接起了国都与江南。

然而到了元末,这条运河到底不免走上了南宋时候的老路。

国朝初年,民不聊生,天下尚未恢复元气,也顾不上它。

这会儿,郗浮薇回忆往昔,忽然就觉得,京杭大运河,想来是有情的罢?

所以才会一次次随着人世的变迁而改变。

它不是高远杳渺的上苍,尊贵而遥远的俯视着大地上的生灵。

奔驰千里的河流里,栽满了南来北往的功名利禄与风花雪月,两岸炊烟袅袅,无数人间烟火随水流汩汩。

不同于洋海的善变与澎湃,也不似天然江河的恣意汪洋。

它出自人手,从诞生就是随着人意。

因此这千百年来的悲欢离合,皇图霸业,又岂能不拥入它的魂魄?

一次次人世间的干戈起来,血与水混杂着泥土的味道流入它的身躯,它倦了,于是将自己融入大地。

在衰草离披与草木葳蕤里隐藏着悠长的身躯,在那些铁马秋风的岁月里沉默的合眼。

后来新朝开辟,人们想起了它,它又被唤醒了,于是张开沉重的眼,再一次看这世界,看着两岸从荒僻到繁华,看人心从惶恐到喜悦。

喜悦转贪婪,贪婪生兵戈,于是又是一个轮回。

匍匐在地的长河,温驯的贯穿着南北的大地,它是温柔的,也是谦卑的,年年岁岁的载着那些南北东西,将千百年的光阴,收拢成一泓碧水。

奔腾的水流里,每一朵浪花都是镌刻了古往今来的恩怨情仇、喜怒哀乐。

郗家是其中一朵,也是其中千千万万。

风来了,风走了,浪花儿绽开了一瞬,又灭了。

像是郗家的事情,哗然了些日子,现在也已经不怎么听见那些议论。

这是没资格记入史书的乡间恩怨,纵然误打误撞勾连上了开河这样的盛事,知道的人忘记了,也就过去了。

过些年,郗家自己也会不记得了。

对于剩下来的姑侄而言,那些多么惊心动魄的过往,以后迟早也会平平淡淡的说出来,甚至连说都没有兴致。

郗浮薇静静的思索着,千百年之后,郗家不知道会在何方,而这条运河,多半还是会在的。

那时候的新朝,人们像如今的皇帝一样,为它掸去连年征战的疲惫,疏浚长年淤积的泥沙,在两岸开出新的埠头,吆喝着南来北往的货殖,看着白帆点点交错而过……那些熙熙攘攘里,被再一次唤醒的河流,是否还记得永乐八年,它半梦半醒时,会通河畔的这一幕?

风里似乎传来运河轻柔的潮声,沙沙的扑向堤岸,沉静而抚慰。

郗浮薇侧耳细听,良久,她注意到面前的沈窃蓝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描述,微微一怔:“怎么不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