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度为人低调,目的其实是明哲保身,想着功成身退,保住潘家的家业,所以他并不想利用这个机会把石家怎么样,反倒是想方设法将大事化小。
潘有度做事条理十分清楚,他知道有的钱可以拖欠,有的钱不能拖欠。他首先筹措石家积欠的关税,他跑遍了石家的亲友和合作伙伴,用连哄带吓的办法,迫使他们筹集了这笔钱,这二十万两中,叶仁官(叶上林)因为曾与石中和的兄长合作过,被迫拿出了五万两,而同文行以保商的关系,原本应负责清缴而益行关税的,却不用拿出一分钱。
然后潘有度成功游说了贪婪的苏楞额,让对方同意而益行的清算,由十三行内部解决。
潘有度的目的,除了不愿意让自家同文行承担担保义务外,也有保护石家的目的,以免发生乾隆四十五年的流放事件。
可石家兄弟此时的表现却过于愚蠢,过于相信自己的关系,竟然隐匿自己财产。
而益行名目上以大哥石中和为行商,实际业务都由他的弟弟石怀连所左右。在石怀连的操作下,而益行意图隐匿大部分的财产,不肯拿出来偿债。
潘有度经过查账,发现石氏兄弟提交给粤海关监督及众行商的资产显示他们已经没有多少财产。但潘有度和东印度公司都不是傻子,如果不是石氏兄弟曾经拿出丰厚的资产抵押,怎么能取得东印度公司的新任,给予他们那么多贷款。
但石中和、石怀连兄弟拒不承认他们有隐匿财产,最大的债主东印度公司不肯罢休,东印度公司事先向石家支付了高额的茶叶订金,他们坚持要求石家完成这笔交易。潘有度打听到内地茶商已将石氏兄弟所订的茶叶运到广州,只是石家没有钱缴纳货款,因此一直在仓库里挤压着,茶商也很焦急。
潘有度秘密通过粤海关对石氏兄弟施加压力,两兄弟果然拿出了相当于75%的货款给茶商,然后茶商将茶叶提交给东印度公司。交易结束后,石家欠下的债务已经大大减少,如果想点办法是能够清偿的,但石家这时候坚决不肯偿付剩余债务,反而将自家的房产交给了长期合作的茶商,名义上是抵偿茶钱,但其中有什么猫腻不得而知。
而此时,茶商交茶完毕之后,石氏兄弟原本应付给他们剩余的茶款,石怀连兄弟却唆使茶商向潘有度索取,此举激怒了潘有度。
原本海关监督答应让十三行行会负责解决石家债务问题,东印度公司也委托潘有度帮他们讨债,这些事情一直都在私下解决,可现在石家却赖上了潘家,按照官府制定的规矩,他们是能赖上的,因为潘家虽然不是总商,但官府还让潘家担保,但情理上不和。
潘有度对石家兄弟十分不满,不愿意继续保护石家,所幸让东印度公司正式控告而益行。本来就对石家兄弟不满,完全是由于潘有度的请求才没有介入的海关衙门迅速行动,将石家兄弟逮捕。
两兄弟被严刑拷打后,才拿出了相当于十万两银子的黄金,赎回了房地契。由于外国商人已经首告,粤海关监督只好将整个案子奏报朝廷,而依1780年的先例,在还清所有关税的前提下,所有积欠外国人的债务就交给全体洋商来分赔。而益行的债务就被确定为六十万两,分6年摊还。
就为了六十万两银子,两兄弟被抄家流放了,如果当时不耍小聪明,他们是有机会拿出所有家产,然后依然无法偿还的情况下,让其他行商分担,但结果把事情闹大,钱也没了,人也没了。
而在这件案子中,潘有度最后利用各种取巧,潘家只分担了一小部分,大头都让总商蔡世文承担了。
魏连理全程参与了这个案件的过程,他将其中的猫腻都通过信件汇报给了周琅。
周琅顿时就注意到了潘有度这个潘启官二世。
周琅回信,告诉魏连理利用行商资金短缺的窘境,尽可能的控制这些行商,但暂时不要招惹这个潘启官。
至于其他的,周琅也无法过度分心,因为他目前需要极力应付一群英国人,中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
在周琅的邀请下,亨利皮特等人从印度来到了凤山县,一共十一个人,他们将在凤山县召开一次董事会。
这次董事会将审议公司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清理一下公司的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