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清和 >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北平郊外,农人正在田中劳作。

进入九月,沉沉的穗子压弯了麦秆,将近丰收之时,农人们更加不敢懈怠。

不久前,县中大令召集耆老,宣称王爷有令,免夏粮,冬税与往年平齐。据闻是世子进言,去岁不丰,民多困苦,王爷慈爱,才减免了粮税。

农户们无不感念燕王和世子的恩德,河北一地,燕王的声望彻底压过了南京的建文帝。

宁王和晋王见状,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仿照实行。既然决定跟着朱老四造反,总得做出点实际行动表示一下。

让宁王和晋王无奈的是,下令减免粮税的是自己,辖地内农户感激的仍是燕王。

叔侄俩摸摸鼻子,苦笑一声,没办法也只能认了。

自此,北疆三地,连同山东境内的德州,燕王的慈爱之名一时无两。

同时声名远播的还有世子朱高炽。不能跟随燕王出征,照样能在政务上努力。守卫北平为朱高炽累及了不小的政治资本,但还不够。若想牢牢坐住世子之位,甚至在将来更进一步,他还要更加努力。

如果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是同母兄弟,朱高炽的危机感尚不会如此之重。兄弟三人都是父王和母妃的嫡子,两个弟弟又随大军出征屡立战功,在将领中的评价很高,朱高炽不得不急。这才有了对燕王进言,免除夏粮一事。

当然,凭借从德州搬来的军粮,朱高炽才有了底气,否则打死他也不敢这么干。

军队吃不饱,还要免粮税?朱棣能一巴掌拍扁他。

明知朱高炽借此博得声望,朱高煦和朱高燧却无可奈何。世子此举得了燕王的夸赞,咬牙也要附和两声“世子仁善,应当学习”。

兄弟三人的争夺渐露端倪,王府中的气氛开始有了变化。

孟清和的日子也不安生。

自回到北平,世子身边的王安和高阳郡王身边的王全隔三差五过来串门,没话题也要闲扯几句。王府里又没关着高巍一样的人物,到他面前晃悠,目的为何,不用细想都能明白。

拉拢。

之前,孟清和只是个指挥佥事,受燕王赏识也是有限。如今,不过一次出征就升了指挥同知,成功打入燕王心腹团体,地位早已超过一般军中将领。

加上济南城下助燕王脱困,又为朱高煦挡箭,在燕王妃跟前也挂了号。这样的人才,拉拢是必须的,暂时拉不过来,至少不能交恶。

朱高炽与孟清和有“共事”的交情,朱高煦自认同孟十二郎是“过命”的兄弟,朱高燧比兄长们慢了一步,却借燕王妃赏赐的机会,亲自来给孟清和道喜。

看到站在面前的朱高燧,孟清和当真是牙疼。

偏偏道衍又来凑热闹,“徒儿”两字叫得无比亲热,牛皮糖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

牙疼之外,孟清和的头也开始疼。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就是这种感觉?

借着回家探亲的名义离开王府,本能松口气,看看同行的沈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吃一堑长一智,沈指挥的真实性格绝对和“表里如一”搭不上边,行动也往往出人预料。

只是单纯的登门拜访?如果孟清和相信了,脖子上的脑袋就白长了。

想起之前被问及的生肖和生辰八字,孟清和表情有点僵。若真如所料,自己该如何应对?

痛快答应还是欲拒还迎一下?

关键是这事会不会吓到家中的老娘?

可能性相当大。

路走到这里,回头是不可能的。胆敢说出这样的话,估计沈指挥真会把他人道毁灭了。

走在田头,马蹄染上了青草的的气息。

田中劳作的孟氏族人看到马上的孟清和,纷纷直起腰打着招呼,笑道:“十二郎回来了。”

笑容和声音里都带着亲切,亲切得让孟清和有些惊讶。过后才知,这是孟王氏用布匹和香料做出的人情。

一行人尚未走到屯子,孟重九和孟王氏已经得了消息。

孟重九立刻让人通知其他族老,孟王氏也带着儿媳孙女清扫院子和堂屋,烧水煮茶。

十二郎得燕王殿下重用,孟氏一族的荣耀都系在他的身上。有孟虎和孟清江摆在那里,只要脑袋清醒的都该知道,族里后生的前程十有八-九要落在他的身上。

加上孟王氏会做人,受到的欢迎太过热烈,竟让孟清和有些不知所措。上次回来还没这样,他在外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瑄看到孟重九和几位族老身上的新衣,表情中闪过一丝了然。能教出十二郎这样的儿子,心计定然是有的。想起没能送出的鸾凤玉佩,沈瑄挑了一下眉毛,若想达成所愿,怕是会费一番周折。

软的不行,干脆抢人?

沈指挥的确在认真考虑此举的可行性。

“九叔公,清和有礼。”

同族老们见礼之后,孟清和送出之前备好的礼物,又留下一辆马车,“这是给族中的一点心意。”

看到马车上卸下的东西,不少族人都愣在了当场。

方形的藤箱中整齐码放着笔墨纸砚,还有散发着墨香味的书籍。不用说,一定是给族中读书子弟准备的。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香料,给族老准备的好酒,羊肉。

孟重九用帕子擦过手,弯腰从藤箱中取出一本书,细细摩挲着,道:“十二郎这般为族人着想,石头也该捂热了。若是再有人背地里说三道四,眼红捻酸,就拍拍胸口,问一问自己的良心!不说人话,不办人事,配不配叫个人字!”

一番话掷地有声,几个长舌的族人满脸羞惭,低下了头。

在族人稀奇的看着藤箱中的书籍笔墨,等着分点心和香料时,孟刘氏无声的退出人群,快步朝家中走去。经过大郎的事,十二郎的东西,她是没脸拿的。孟王氏送到家中的布匹都让她脸红。

平日里与孟刘氏有些交情的,发现孟刘氏不见了,互相看看,默契的都没有出声。

大郎险些害了一族的性命,若不是有十二郎周旋,又看在四郎的情面,孟广孝一家还能舒舒服服无病无灾的留在屯子里?

孟刘氏人还算不错,架不住有个糊涂的男人和不干人事的儿子。

小刘氏被娘家接走,至今也没送回来。原本都是姓孟的,互相帮衬一下也是应该。可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若有女儿,乐意要大郎这样一个女婿?躲都躲不及。想明白之后,帮忙劝和的心思也就歇了。

倒是四郎还没定亲,虽有不成器的老子和大哥,却与五郎和十二郎交好,成亲后分家也碍不着什么。亲戚家有姐儿的不免都动了心思。

孟虎的亲事铁定是孟重九说得算,旁人插不上手。十二郎如今是三品的官,亲事更不会马虎,恐怕不会在乡里找。余下孟清江,成为众人心目中的佳婿人选。

只要人好,又有本事,断了两根手指又如何?

待到孟清江回屯拜见族老时,求亲的几乎踏平门槛。饶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孟四郎也被吓了一跳,只有撒丫子逃跑的份。

孟清和没有孟清江的烦恼,却要面临更大的难关。孟清江只需定个好姑娘成家即可,他要定下的却压根不是姑娘。

在家门前下马,亲兵接过缰绳,一身武官服的孟十二郎脚步踌躇,硬是迈不出去。

万一沈瑄当面说出什么,老娘会不会举扫帚把他们赶出来?

应该不会吧?孟清和心中实在没底。

“不用担心。”沈瑄握住孟清和的手腕,温度透过掌心传来,“一切有我。”

孟清和张张嘴,很想说有你才担心。

可这话能说吗?明显不能。

最好的选择就是闭嘴,沉默是金。大不了老娘举扫帚的时候,脚底抹油,跑快一点。

堂屋里,一身浅色团衫的孟王氏端坐着,发髻上一枚银簪,手腕上两只银镯,都是孟清和之前归家时孝敬的。

孟张氏和孟许氏依旧留在堂屋后的厢房,孟三姐和孟五姐见礼后,抱着孟清和给的点心也跟了过去。

只留孟王氏,归家探亲的孟清和,以及再次登门的沈瑄。

互相见礼之后,三人都没说话。

养在院子里的大雁突然叫了一声,没有打破沉默,反而令气氛更加尴尬。

想到大雁的来历,孟清和下意识去看沈瑄,孟王氏的表情也有些微妙。

沈瑄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视线扫过孟清和,嘴角微勾。乌墨一般的眉,漆黑的眸子,俊美的面容,没有战场上的煞气,却另有一种势在必得。

放下茶盏,沈瑄说道:“伯母,晚辈此次登门,专为十二郎。”

一句话,一个炸雷。

为了十二郎?

孟王氏心中一咯噔,表情有些僵硬,“沈指挥此言,民妇不明白。”

“晚辈思慕十二郎,欲同十二郎结秦晋之好。”

噼里啪啦!

炸雷之后,一道闪电劈下,孟王氏瞬间石化。

孟清和也傻了。

说了?

真说了?

就这样说了?!

一点铺垫没有,也没有任何转折,神态自然,语气平缓,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是沈瑄特立独行,还是大明朝的侯二代就是如此的彪悍?

他是穿的,沈瑄是明朝土生土长的,没错吧?

“沈指挥,”孟王氏的声音有点抖,“民妇是不是听错了?”

沈瑄笑了,笑得格外迷人。

“伯母没有听错,瑄思慕十二郎,欲同十二郎结发,结秦晋之好,白首不离。”

结发,秦晋之好,白首不离。听到这样的话,着实应当感动一下。现实却是,雷声太大,闪电太强,来不及感动,孟同知已经焦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