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星空统治者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机甲风波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机甲风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芙罗琳共和国没有执行外交发布的惯例,但这次芙罗琳被虫群突袭的消息传开后,为避免他国借口进入芙罗琳“帮忙”,她们也在随后邀请到一些大媒体代表进行了事件相关的说明会。

经过K11西线联军渠道的流转,民团阵线随后拿到了芙罗琳公布的部分战场还原模拟数据及指挥舰实时画面。

可以说芙罗琳对付虫子的手段给所有人开了个很大的脑洞,纯机甲或战机部队能对付虫群的话,如果能做好成本控制,似乎战争成本比现在的体系低不少。据说帝国和联邦已经有派代表去芙罗琳试图洽谈购买机甲的事宜,不过外界对结果并不看好。

或者有人很难理解以帝国和联邦的力量,若是能许诺一些好处比如更好的星际外界环境,芙罗琳怎么可能拒绝,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其一,芙罗琳的机甲采用的是没注册专利的独家保密技术,哪怕在销售前去注册专利,有心人也能据此搜集到相关需求,以帝国或联邦的力量,不说复制,根据专利提供的线索造出性能接近的机甲是不存在问题的。

其二,芙罗琳毕竟国土范围有限,很难学习帝国和联邦的战时产业转型策略。哪怕排除了技术外泄的可能,一旦承诺大量销售,就需要新建大量相关设施而不是由很多其他厂商分摊非关键部位的制造,这种产业结构的改变在现在能提高利润,但是销量降低后很多都会变成难以用于别处的亏损单位。举个简单的例子,矿产,外需增加的前提下,芙罗琳若不想外人频繁进出MR247,必须扩大产能,多余的产能在销量下降后,由于芙罗琳的内需有限是没有办法转型的,只能封存起来干等着下一次大批销售的机会,事实上增加了产业运作的平均成本。

潘文综合了各方信息,觉得帝国和联邦白跑一趟可能性也不大,可能会获得小批量的供给,不过小批量也会是芙罗琳较早期的技术而非现役类型。话说回来,买东西搞不好并不是帝国和联邦的主要目的,把芙罗琳拖进人虫大战分摊压力看起来还更重要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潘文作出了前述决定,将自家的超限机甲技术拆解,进行技术扩散。

做出该决定,除了现在大概是机甲技术能卖出最高价的时刻,另外也想看看更多的机甲参与是不是真的能改变防守方的某些劣势,反正机甲对资源的消耗也不大,对整体后勤系统的影响很小。

要拆解超限机甲技术就需要动用小黑屋,那是个大钱坑,而潘文在进入前线后资金余额基本都在应付补给需要,勉强按月囤积船员们的年薪。

潘文也不再是当初拉着几条船自己去挖矿的海盗头,弄钱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融资。

机甲、战机技术在星际时代是个门槛不高的产业,如仿制别人的战机/机甲,一般两个集团的市场不重叠就不会发生专利冲突,睁只眼闭只眼就算默认了。

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机甲/战机的利润并不算好,即使在单价上获得超过30%的利润看似远高过战舰的10%-15%,然而哪怕是机库容积相当宽松的巡星舰,也不会配备多少,大多数战舰的战机/机甲部队不会超过二十四架。

可以说战机/机甲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下降后,被各船厂故意出让以优化产业结构的边角料,融资的标的也不需要找什么大厂,民团阵线内部就能满足产业链与技术需要,当然前提必须要有超限细胞的各项技术数据。

召集民团阵线内部拥有相关产业的商团开了几场讨论会,潘文很快获得了一笔超过十万星币的初期资金或者叫首期专利授权费。

潘文无意在之后的产业中占多少股份,以换得更多的现金流,也正是他在股份上没有提出要求,参与的商团在看过超限机甲的实际操演后给钱相当痛快。

拿到钱的潘文很快赶回MR251钢壳港的小黑屋,在股东们莫名其妙的眼神中停留了一天,没有与任何股东直接接触又跑了。

路上舰队在MR243停留了两天,申请了一大堆专利。

再回到K11,超限机甲扩散计划立刻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因为资金充裕,而潘文也有想法获得更多的后续专利授权费,本次分解出的技术很细致。包含两个不同世代的超能细胞体保存/培养/封装、安全神经接驳技术、微型生物超能力共鸣器等等。其中安全神经接驳技术是已有技术,不过超限机甲搭载的接驳技术还要承受超能力冲击,只是同名而已。

拿出成套技术不到两天,潘文就拿到刚刚整合改名为使徒机甲厂的早期报告。

潘文只有机甲厂3%的干股,既不参与管理的股份,报告不涉及管理、销售项目,仅阐述机甲厂的开发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