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大胜后的张伟等人在彩衣女子的提醒下没有掉以轻心,依旧让族人们隐蔽起来,防止前来的强敌有什么后手。只留下少数几个人负责联络周围的部族,保证整个神武一族本身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人误会什么,而且还要以这此胜利为威慑,进一步强化整个神武一族的凝聚力。
张伟依旧没有忘记当初选择乘船南下的使命:找矿是个很难靠自己一族之力完成的大工程,张伟也希望能够在几年后自己有实力全面反击之前能够在矿物寻找方面有所收获。铅、硫磺、铜铁矿全部搞定或许很难,但总不可能没有任何收获吧?
其实这十多年来张伟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在耐高温的混盐炉灶、风箱木工、木炭准备等方面都有不少的突破。可以说在冶炼技术上就算相比16世纪的欧洲或者唐宋时期的中国显得很外行些,可总也比文明早期那些半碗炊灶型外加单活塞风箱都没有的冶炼条件要强。
炉灶方面的积累和进步让近年来一些新烧制成的陶器有些似乎看起来有了一丝瓷器的特点了,这也就说明:只要矿产方面能够到位,文艺复兴时代以前西方都一直搞不定的生铁冶炼说不定有门。如果实在质量不行,那也只能在锻打方面稍加积累了。
张伟等人没有在胜利后迅速动身,而是隔了一段时间,有意进行一些消息散布之后才动身。再加上南方的不少氏族确实偶尔见到过一些前来乞讨的逃兵。神武一族面对一二百名全副武装起来的青壮的远征,竟然只靠少数几个成人取胜的消息也就扩散开来。
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不少类似十多年前那种性质的误会。很多南边的儿氏族都知道:如果谁发现了明显比一般石头略显沉重的石头,都可以做为百倍重量食物的价值来与神武一族进行贸易和交换。
为了加强海上的交通往来,在有些方面的技术扩散上张伟也并不吝啬,教会了不少氏族螺旋木桨、最基本的稻种种植要领等许多方面的法门。
当然,张伟也明白:这些“播种”想要带来真正的收获,恐怕没有几年的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名堂。
大战之后,再没有多少残敌或者援敌前来袭扰了。张伟才动员族人们还有服务于族人的周边部落展开春耕。
在后世,耽误农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可在这个水稻亩产连旧时条件下的小麦都不如的年代,影响就要小的多。而且种植业更多是做为可储藏物资的有效保障,而不是食物的最主要来源。
在建立了动员周围各氏族的联防警戒机制的情况下,孩子们也终于可以重新从那有些阴暗潮湿的地道里出来,回到条件相对更好的半地穴住宅里。每日如往常一样进行着训练。这次大战,竟然只能靠张伟张勇等少数几个成人强者,也着实让不少孩子觉得有些羞愧。
所有的一切,似乎又都回到了原有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