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的张伟不打算把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而是立刻从床上下来点起从临高带来的油灯还有从哪里得来的一些笔墨与尺具开始在地图前的几张白纸前边想边边构化起来。
首先:如今夏地和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差距还是巨大的,没有合格的水力锻锤和水力锻锤方面的加工经验。锻造方面的积累也不一定比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的欧洲强多少,那制造铁质容具方面的效率肯定就要差的多。或者花费的代价更大。
如果现在普及大量蒸汽机,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夏地附近至少几百里的范围内没有英国那样优越的浅层煤矿资源。只能砍柴烧炭,而这就会浪费大量人力。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还是类似工业革命时代法国那样的水力?
当然,以后世的标准来说:夏地附近的水力条件同样不是很好,只不过相比之下还算能铸其个小坝而已。五米高的水坝,每秒百立方米左右的水流量,那就是五千千瓦或者七千马力的二十四小时持久动力了。蒸汽机成熟十几年后的1800年,整个英国的几百台蒸汽机也不过五千马力左右罢了。当时的英国本土至少千万左右的人口,是夏地人口规模的几十倍。仅仅一条小河看起来就可以让水力方面的动力达到1820年代左右的英国动力话程度?
还想起蒸汽机其实也可以同水力并行,一方面是进行一些灵活性时效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做为带动水车的抽水设备而存在。抽水设备可以建设“蓄能水力”,从两个渠道加强动力来源。
这些动力又用来做什么呢?给夏城的所有人都力争拥有棉衣棉被?那恐怕会造成生产过剩,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绵羊。更没有那么多的市场。不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自己就有上千万人口。还有拿战时代欧洲国家的军服需求。
现在的夏地要“勇攀时代高峰”,最需要的产业并不是纺织,而是教育相关。诸如造纸、印刷、研墨这些。并尽可能的实现这些行业的机械化。
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不应是让整个夏地变成一个模拟的自给自足的近代社会,而是一所“超级大学”“全民大学”最多有一些做为实验室目的而存在的“校办工厂”
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尝试着去实践那些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广泛诞生出来的一些关键技术。
当然,19世纪中后期的技术爆发产业太多了,这让张伟也似乎有一种预感:至少仅凭二十万脱农人口,很可能并不能复制一个第二次工业时代的完善工业社会。必须有舍取的选择一个核心方向。
本章完《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仅代表作者女侠独孤雯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