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夏季的攻势过去之后,整个东线的如同冬季之后的春天一样迎来了一个交战相对低谷的时期。双方在各个战线都有一些试探对方主力位置的作战行动、当然主要是苏军一方处于主动,最大限度的不让战线彻底稳固下来以干扰对方构筑坚固工事的行动。如果用一战西线或是卫国战争前期德军作战伤亡强度标准来衡量,战争仍然是激烈进行的,不过一个季度不到百万人左右的伤亡对于苏军来说,则很显然是在积蓄力量的一种准备了。
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除了维修人员、简瞄炮兵专业技术人员等一些特殊兵种。大部分非机械化单位兵种的含金量并不是那么高。包括连排战术内的绝大部分训练科目在训练满负荷运转且没有太多军营纪律养成的要求下,一共也不过六百到七百左右的训练小时,大概折合三个月左右的训练量。这就是为什么和平年代即便两年服役期的现代军队里,士兵们大多数时间也是再做某些特定体能项目的强化训练,或者根本就是无所事事一样。
当战场相对不那么激烈了三到四个月之后,德军统帅部就已经做出一种判断:苏军更大规模的攻势很可能就要再秋季至冬季之间展开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已经足够苏军囤积一次战役所需要的弹药装备,并巩固技术兵种严重损耗后的亏额。甚至新一批的基层军官也能在这个时间培养出来。
唯一有所问题的像之前冬季攻势中那样战术水平相当高的精锐部队哪怕经过选兵也不是几个月的急训能够解决的。但在要想大部分提高步兵基础上的水平则简单的多。即便进行大量辅助性的空枪训练、心理训练、测距训练还有眼力手力等等,几个月的时间也完全可以满足几千到上万发子弹的训练。培训出一批精确射手性质的精锐部队。
为了应对苏军可能展开的大规模进攻,德军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军工体系全面动员的情况下夏季遭受的装甲力量重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一定恢复。当然,大规模歼灭战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经过多次打击,德军在中基层军官素质方面,还有坦克和步兵方面的作战素质差距很大程度上被抹平了。唯一拥有的优势,也就在航空兵方面仍然保持有一定,而在高层指挥和组织机制上,德军的劣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来。
为此,动员起来的德国兵工体系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向前线补充了两千万发榴炮弹和一千万发各种迫击炮弹和步兵炮弹为主的火力体系。大量针对性的突击炮和轻型坦克歼击车。仍然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在欧洲蜂腰一带构建了不少纵深防御体系。德军的计划是当苏军展开进攻的时候,德军利用制空权的优势在机动中给苏军最大限度的杀伤,并最终将战线维持在从波罗得海到黑海比较窄的一线。
一九四二年九月下旬,苏军没有再搞什么声东击西或声南击北的把戏,而是在整个战线上都展开了大规模进攻作战。
三个月的时间让前线增加了新型自动火器百余万支,在大部分地方都有效的普及了新型自动好狙击武器乃至不少前线后勤车辆。攻击战斗中没有过去进行大规模作战时的那种明显航空或炮兵方面的准备,也没有企图再进行集团军群甚至集团军级别的大歼灭战。但是在师或军一级的短纵深攻击,突然之间在整个战线上的各个地段激烈的展开了。
在此时,苏德战争的解决在张伟来看已经不存在多少悬念了。可是日后如何同用有更大规模空中压力与物质条件优势的西方作战却是一个重要命题。按照张伟的估计,在敌军拥有比德军更为全面的一定纵深内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大规模歼灭战很难有效组织。但将大歼灭战分解为诸多师级别的歼灭战行动则是可能的。足够的野战单位兵力,足够的步兵进攻强度和损失承受强度。这是德国或美英等西方军队不太具备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