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很快,不短不长。
小世杰在妈妈的教导下,加减乘除都会,汉字也学会不少,二十六韵母表记得滚瓜烂熟。
妈妈称赞他可以出师了。
再难的吴迪也不会教了,毕竟她不是专业的老师,她也仅仅只学了点儿皮毛。
况且这几年的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折腰,李白说哥们肯定不能为权贵所妥协。
今年注定是心酸的一年,因为吴迪在这一年不知道要低多少次头!
这年的事儿小世杰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妈妈为了让他上学,找二姨父借了三百元。
这恰好就是他入学所需要的报名费。
眼看就要到入学的时节了,吴迪夫妇却是急得发愁,他俩没钱给孩子报名。
夫妇每次谈论的都是愁眉不已,甚至偶尔还要大吵大闹一番。
不知道2002年的三百元是多少钱,但换到现在来看就是一笔不小的钱数。
邓风林是个粉刷匠,这活儿刚开始的并不好找事做,没啥名气,技能也没点满。
在家的一年,邓风林就是勉强能够维持日常所用,没有一点点剩余。
当然这更重要的是邓风林并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干。
夫妻俩出去的两年两人也只能顾到自己,本以为出去可以闯荡一番的。
但是没学历,没本事,就只能做些苦力活。
这些都是流汗多报酬低的。
能混到自己不愁吃喝还能寄点儿回来让老爷子照顾小世杰就不错了。
节余就不用想了。
另一方面,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邓风林早出嫁的五个姐姐能把自家顾过来就不错了。
可惜的是她们连自己都是泥菩萨啊。
大哥、二哥早已分家,且大哥家有三个孩子,还是两男孩儿。
二哥家有两孩子,二哥还比较潇洒,喜欢出去“花大钱”。
小弟就更指望不上了,年纪轻轻就跑到深市一个人谋生活。
但吴迪还是抱着微弱的希望一个个去试了试。
很可惜,现实是残酷的,借钱是困难的,更别说是找几个穷亲戚了。
“姐夫,我家孩子就指望你这三百块救命了,就三百块,今年借明年还,你就答应我吧,娘家人这边能指望的就只有你了!”吴迪又一次低下了头。
湖省和黔省交界处赵镇,还在湖省境内,吴迪的二姐姐就是嫁在了这里。
二姐夫是个老师,在那个年代算是个体面工作而且饭碗不错,工资稳定。
二姐夫家也只有一个孩子,负担可以说很小的,他也是吴迪娘家人里最有可能有积蓄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