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律,两县县令当灾情发生,应立即上书奏事,同时遣属下官将灾情通报上级州府。
而地方奏事章抵达京都,先由通政司官员阅后,送往中书省政事堂,若非重要政务,属两相职权之内常务,左右二相参阅后可商议处置,再将奏章呈抵圣案,但凡有禀奏灾情之奏章,两相应即时上呈天子,为“危重首要”一类。
眼下天子并未获奏,无非出于两种缘由。
要么是两县县令瞒报灾情,要么是丞相或者通政司隐匿奏章。
两县县令倘若并无枉法瞒报之行,那隐瞒灾情者便是并州知州与两相、通政司。
知州施德是金相党羽,唯金相之命是丛。
可是金、秦二相势同水火,在通政司各有亲信属官,对地方奏事章的监管极尽用心,再者根据程序,各地奏事章送抵通政司,得由两名知事共同分类上呈,录以来处数量备察,也起着彼此监督之用,而负责掌发上下文移的两名知事,分别是金、秦二相亲信,假若中书省要隐瞒奏章,只有一个可能,便是两相携手私昧。
虞沨以为,郫南、汤县县令并无隐瞒灾情的胆量与动机,两人出身寒门,既非勋贵又非世家,更不曾结交权贵,身后无靠,也不能从此事件得任何利益,何故为这必死无疑之事?
那么,难道是金、秦二相联手?
这更让人匪夷所思。
指尖终是摁紧了眉心,虞沨缓缓睁眼。
眼角纤长,眸中幽遂。
让他难以定夺的关健,还并非这些难解的疑惑。
疟疾八月才暴发,可是眼下,水患已然发生,最关健之处在于——仅仅是两县遭灾,损失并非惨重,可以推断地是,当年有人隐瞒灾情,而接下来的连番暴雨,再引水患,祸及五县,最终致使疟疾暴发,数万人死于病痛!
他原本没想到水患分为先后,轻而后重。
假若这时将两县遭灾一事禀明圣上,掌握先机,查出引发水灾的原因,防范于未然,故然能避免灾难发生,但是,当年真相再也难以察明,避免了五县毁于水灾,疟疾之祸也不会再发生,金相更不能串通勋贵,借着灾情牟利,就算“瞒灾”一事直指金榕中,他也不难推出个顶罪背祸之人。
难以给金相予重创,这些时日来的一番安排筹谋,就成了白废心机。
可若是置之不顾,任由事情按照原先的轨迹……
这关系到数万无辜百姓的生死!万一有个差池,挽救不得……
若是这场水灾像他原本以为,起初就是来势汹汹,无法避免,当然只能依照计划,待疟疾初发之时再介入,可上天分明有了预警,而且他作为得知险情者,只为打击金相,便将百姓安危置之不顾,袖手旁观……
又与金榕中何异?
虞沨渐渐收紧指掌,握拳于案。
烛火微晃间,窗外雨势依然如晦。
雷声隐隐,突然炸响青瓦之上。
虞沨起身,眉心蹙紧。
就算所有的计划会因此生乱,就算只能暂时放任金榕中狂妄于朝……
他已经有了决断!
当禀明圣上,严防并州水患,务必在更大的天灾来临之前,察明何故百年未遭水患之地,会因这场暴雨遭灾,至于得知灾情的借口——现成就有一个,为了分化华北等地勋贵与金相之势,他早安排了天察卫暗中收集情报,不想便知道了两县水患一事。
并州与锦阳隔着燕南直隶诸州,但快马驿传只需两日,水患发生已有五日,朝廷尚未得到奏报,反而是天察卫的密报先抵!
足以让圣上引以为重了。
“备车,我要立即入宫!”虞沨沉沉一声嘱咐,让书房外正靠着门廊,咪眼数着闪电划空次数的灰渡愕然。
“世子,眼下雷雨交加……”
眼见着虞沨已经沿着转廊往外,灰渡深吸了口气,提起油衣披肩,冲入苍茫之中。
但楚王世子的车驾才刚刚出了祟正坊……
“转回去,先去卫国公府。”
虞沨之令,再度让灰渡满腹孤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