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文心雕龙新译 > 正文 第八章 什么是赋

正文 第八章 什么是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毛诗序》有言:“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那么,这里面排列第二的“赋”是什么意思呢?赋,即“铺”也,就是“放平、展开”。若作为文章的一种体例格式,“赋”是选择有韵律的字词文句,来表达人们体察万物时的感怀志向。

《国语•周语上》记载,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語……”由此可知,古代朝廷的大小官员不仅都需要具备书写能力,并且还要向上级呈献诗词。官员的诗词呈报入官府后,会有盲人专门负责把他们整理成为适合朗诵传唱的格式,以达到方便广播教化的目的,而一般诗词经过整理后变成方便传播的文体就是赋。

《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于《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写到:“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若比较其中九种符合“大夫”标准的德能,其中“升高能赋”的本领,等同于“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而诗兴大发”时可以出口成章的能力。

据上可知,在《诗经》中《毛诗序》是把“赋”归入诗歌的“六义”之一。而在《国语》和《毛传》中,追溯“赋”的源流和功用后,他们之间在“赋”的内涵上,并不完全等同。大致而言,他们的不同看法,还只是类似树干与树枝的关系而已。所以,刘向在《七略》(今佚)中说过,不为歌唱只用于朗诵的就是赋。而班固在《两都赋序》里讲,赋是古诗的一个支流。

若从作品源流来看,像郑庄公的《大隧之中》和晋国士蒍(祁姓士氏名蒍字子舆春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主要谋士之一)的《狐裘尨茸》,二者不但字词简洁明了,而且语句合仄押韵,并且是触景生情的出口成章。尽管这两首还不是完全符合“赋”的体例格式,但如同尚没有达到炽烈普照的朝阳,虽然晨曦初辉,却一样璀璨的令人振奋。待到屈原创作了《离骚》,赋才真正开始凸显峥嵘。所以,赋作为一种具备鲜明个性的文体,确实源自《诗经》,而脱颖于《楚辞》。紧随其后,便是荀况《礼》《智》诸文,以及宋玉《风》《钓》等篇,他们开始直接用“赋”来标注题目……至此,“赋”与“诗”才真正区别开来。在此之前,“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如同大国附庸一模一样。从此之后,赋不但焕然一新,而且独树一帜,甚至可以称霸一方了。另外,在行文格式上,此时的“赋”,通常是以主客对话的方式开头,而在具体内容上,无论描绘的是山水景物还是音容笑貌,尤其是遣词造句,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极力追求细致、全面和华丽,并且还要伴随韵味节律感……而这一切,正是“赋”刚刚从诗歌中独立出来时的大致情形。

步入一统天下的秦代,其文学成就其实算不上发达,据说当时曾经流传过“杂赋”九篇。汉代伊始,文学家们不仅敢于顺应潮流,而且推波助澜。其中陆贾(约公元前240-170年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首当其冲,而贾谊追波逐浪,再者枚乘、司马相如随声附和,后继有王褒、扬雄扬鞭驰骋。时至枚皋、东方朔以下,凡大千万物,事无巨细,皆可纳入赋体。到汉宣帝时代,诗文杂赋累积已经繁多,待汉成帝诏令校对编辑,单是呈报朝廷的“赋”足有一千多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