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允的使者大宝王尼洛周很快就到了长安,找到伏允的长子伏顺;大宝王尼洛周是伏顺的亲舅舅,也是吐谷浑中唯一支持伏顺继位的人。尼洛周一到,伏顺立即明白出了什么事,两人商量过后,伏顺便带着尼洛周来拜访还在长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隋炀帝杨广一再相邀发出诏书,杨玄感中断了三年的守孝礼制,刚刚出任礼部尚书。
杨玄感一听尼洛周已经失去兵权,便猜到伏允有和大隋决裂的心思,立即上奏章一封,八百里快马传到洛阳,一面和左屯卫大将军姚辩、民部尚书长孙炽在长安尚书台召集礼部和兵部的官员开会。礼部尚有两位侍郎在长安,兵部来的只有三位主事,按顺位是兵部主事元无竭、兵部主事杨崇、职方主事高君雅。
大将军姚辩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应对?洛阳中枢相必有他们的结论,但是长安的尚书台必须有自己的设想和准备。一般人不知道,但是姚辩等大佬知道,裴矩在重重压力下,已经制定剿灭吐谷浑之策,现在等待的就是合适的机会;长安的众臣想要建功立业,唯有抓住时机,哪怕制造一个出兵的理由也是大功一件。
元无竭和独狐篡商议后,独狐篡淡淡披露了马蹄铁一事,说大军肯定是在长安安装,这件事必须预先安排好,至于马蹄铁的形状、功能等,独狐篡提都没提;其次元无竭说了段文振的安排,如果进入吐谷浑顺利,杨崇将担任吐浑从事,绘制吐谷浑地区地图,协助伏顺安置百姓。
杨玄感、长孙炽两位大佬是第一次得知,兵部的工作已经提前到这个地步,长孙炽年近六十,经验丰富,立即问道:“杨主事,兵部准备如何安置百姓?”
杨崇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回答说:“第一安置点是河湟谷地,大坂山与积石山之间,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在那里屯田,召集各族流民,逐渐建县,加强西平郡;其次就是伏俟城和青海湖一带,原本就是吐谷浑人口稠密地区,在那里直接建郡,可以安置部分流民;第三处是赤水城地区,那里有数座城堡,和中原又近,可以屯军,发展商业。”
杨玄感和预先都做过功课,也看过裴矩的全策,占据吐谷浑后建立四个郡,再利用伏顺控制吐谷浑。伏俟城附近就是西海郡,赤水城附近就是河源郡,且末城设且末郡,在鄯善城设鄯善郡;两人没想到兵部却计划把西平郡建为第一安置点,有在河湟屯田的计划。杨玄感问道:“你们的依据何在?”
杨崇的根据在后世,像河湟谷地那样一块只占青海省面积三十分之一的地区,却集中了青海省四分之三的人口,但是杨崇不能那样说,杨崇只能说自己和兵部准备好的理由:“吐谷浑大败,无论伏允死不死,吐谷浑各族未必能一下子听伏顺的,大隋也没有那么多兵力和物资消耗,与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利用屯田的机会,在河源、西平两郡建立一支当地的多族府兵。”
长孙炽厉声问道:“你们凭什么认为中枢之策不能奏效?”
杨崇淡淡地说:“伏顺离开吐谷浑已久,伏允解除大宝王尼洛周的兵权就是为了防止这一点。就算我们将伏俟城一带屠杀殆尽,党项等西羌,甚至铁勒人时不时会东来,裴大人之策只是短时之策,非久安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