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大时代的梦 > 第六十二章 手工打铁(1)

第六十二章 手工打铁(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蓝桉家里换了一个新的铁锅,她的妈妈说,“这次买的锅跟以前的不一样。”

蓝桉问,“哪里不一样?”

妈妈说,“这次的铁锅是铁匠手工打的。”

旧行当三般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过去虽然苦累却曾经盛极一时的打铁营生,即将消失。

中国古代冶铁较早,农耕时代的打铁行当曾经是乡村八大匠人之一,在村头或镇尾基本上都有铁匠铺。

那些打铁师傅身板好,手艺巧,干活的姿态也煞是好看,在昏暗的房间驻足观看,只见师傅们乒乒乓乓用铁锤敲打一件件精美的铁器,然后放进冷水里一激,坚硬无比。

“打铁还得自身硬”,一点不假,打铁匠的身子骨都比较好。打铁是男人的活儿,这是因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

打铁的人还很重视自己产品的信誉,有名的铁匠师傅还会在产品上留下自己铁匠铺的“LOGO”(徽标或商标)。

铁匠铺的装备很简单:一个烘炉,一只风箱,一方底气十足的铁砧。烘炉的炉膛空间很大,风箱紧贴在烘炉旁,在人力的推拉中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于是炉堂上的煤火便越烧越旺。

铁匠铺一般只有两三个人:掌钳的老铁匠和抡大锤的两个徒弟,精练而简约。打铁的过程又分为“上手”(师傅)和“下手(徒弟)。

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客气地说,“我给你当下手”,就是指做助手的意思。上手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

老铁匠是上手,他就得把握烘炉火候,只要老铁匠的铁钳将火红的锻件一夹出,站在铁砧两旁的下手——徒弟便在老铁匠小铁锤的引导下抡起大锤“趁热打铁”。老匠的小铁锤打哪里,两个徒弟的大锤也精准地打在哪里,于是金光四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业生产和家里使用的金属器具,如锄头、铁搭、镰刀、耙子之类的农具,或家用的锅铲、菜刀之类,都是由铁匠铺的打铁师傅完成的。

过去有歌谣曰:“丁当、丁当、打铁的匠人拉风箱,通红的铁块锤子夯,火星子一迸明晃晃,小锤点,大锤夯,扑哧一个火星子,烧了大姐的花衣裳。”

还有一首民间歌谣吟唱道:“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石桥脚下歇,螃蟹把我耳朵夹个缺缺”,这些歌谣充满了人间温情,回味无穷。

今年55岁的邓如林是利川市南坪乡大田村人,祖传的打铁手艺在他这儿已经30余年。如今,徒弟李崇福也跟着他打铁10多年了。虽然生意并不景气,但老邓一直舍不得丢弃这门手艺。

让老邓遗憾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铁匠铺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的产品只在偏远的乡村有那么一点点市场。

恩施90后铁匠:背了这“锅”,就要传承老祖宗手艺!

复兴传统铁艺,只是田欢的开始。他想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艺都留下来、传出去。

暖阳下,林间,一张桌,一壶茶,一个人。

风起,地上积着的枯叶经风一吹,飞扬起来,旋转、飘舞。喝着自己锻造的铁壶泡出来的茶,心绪便随那茶雾缭绕而上,轻松、自在。

这样的场景,曾经的梦境,已照进田欢的现实。

田欢,自称铁娃,利川90后土家青年。家族世代铁匠,自小耳濡目染,虽念了大学,却对打铁情有独钟。

“我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乡打了四年铁的铁娃觉得,浮世三千,各有所爱,可以心系一尘物、一园田、一舍山。而他的至爱尘物,便是铁器。

“叮当,叮当!”每天清晨,利川市南坪乡大田村一处院落里,风箱拉起,火苗升腾,打铁声断断续续。这种传统的铁匠铺工作场景,对现代都市人似乎太陌生,但对田欢来说,再平常不过。

4年前,田欢还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北漂。日日喧嚣单调的生活,让他始终找不到归属感。

直到有一天,田欢无意中看到日本手作大师制作的一组铁器,古朴精良,售价高达数千元。震惊之下,儿时的记忆被唤醒了。

田欢祖辈是利川有名的铁匠,曾祖父、祖父铿锵的打铁声,风箱拉起的熊熊火苗,伴随了他整个童年。后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手工铁匠活儿逐渐落寞,家里的炉火熄了。只有少数村子里,还偶尔传来零星的叮当声。

“日本铁锅受欢迎,就在于手工做得漂亮,我就想,如果把我们土家打铁的手艺学会,也能造出‘中国好铁锅’来!”2014年冬天,重拾祖传打铁手艺的创业梦想,在田欢心中升腾。

田欢回到老家,骑着一辆破旧的二手摩托车,田欢半年时间走遍利川所有村庄。最后车散了架,他寻访到十几位民间老铁匠。

田欢说要学打铁,师傅们都不信,老铁匠唐运国更是头摇得像拨浪鼓。

其实,田欢心明如镜。他学的是打铁技术,最终要做的,是把土家打铁技艺融入到现代工艺设计产品当中,让古老的土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风雨无阻地每天“报到”,让师傅们看到了田欢的真心,终于有一天,他敲响了人生第一锤。

信任,只是开端。老铁匠们过去打的多是农具,而田欢想要的花器、铁锅、茶器,都特别讲究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这需要更长时间打磨。

为打一口时尚美观的好锅,田欢和师傅们摸索了3年,拜访了好多家制锅厂商,做了成百上千次实验。田欢对产品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可以说严苛。

比如铁锅,开口1.5CM的误差,肉眼难辨,他却也要全部敲碎重做。“铁娃公社”摆放的那些成品铁锅,都经历了选铁、取样、开板、烧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几道工序,最多的捶打了2万余次。

如今,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艺制作技艺”的牌子,挂在了田欢“铁娃公社”墙上。

锅打出来了,往哪儿卖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