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大时代的梦 >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编(2)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编(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渐渐地,竹丝细得没有了骨力,难以自己成型,张国正就选用了瓷器、漆器来作为底胎,让竹编依附在底胎上。由此竹编技艺从无胎成型进入了有胎依附的阶段。瓷胎竹编的前身--有胎竹编诞生了。当时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精美艺术品,多作为贡品供皇室享用。

瓷胎竹编以其“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丝”等技术特色在众多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细竹编的出现,特别是有胎竹编的出现,使竹编从单纯的实用进入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新境界,步入了工艺美术的行列。

或许也因为瓷胎竹编一出生便如此精贵,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曾几经绝传。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竹丝工艺厂成立,在仅存无几的竹编老艺人的带领下,瓷胎竹编的精妙技艺终于得以流传。

现在,四川细丝竹编的生产主要以崇州、青神、邛崃三地为主,瓷胎竹编,竹编书画的生产在经过四川竹编艺人的不断发展之下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分工明确的较为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白沫江畔,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给古镇带来了丰饶和灵气。正是夏季丰水期,白沫江江水浩荡,喧嚣磅礴。就是这条江,给平乐古镇带来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带来了厚重绵长的人文和一江钟毓。

2018年8月3日,四川成都邛崃市平乐古镇的瓷胎竹编传承人陈锦梅,和往日一样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她的手中忙碌着瓷胎竹编,不时的功夫,瓷器上就被精美的竹编包裹起来。

细细观赏陈锦梅的作品,精致精细。在茶器上进行瓷胎竹编,是陈锦梅每天的工作。陈锦梅的工作室依偎着白沫江,白膜江的欢唱给了陈锦梅视野和耐力,她像春蚕一样勤劳,用细竹丝编织生活和文化,传承着瓷胎竹编的技艺,开掘着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又名竹丝扣瓷,以纤细如发的竹丝,紧扣瓷器,依胎成型。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陈锦梅从事瓷胎竹编瓷有20多年的历史,她的长项是竹编茶具、竹编花瓶竹编文具等。陈锦梅心灵手巧,瓷胎竹编编织技艺炉火纯青。在陈锦梅专心致志编织过程中我们发现,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是个细活。

在陈锦梅手中竹丝翻飞中我们看到,瓷胎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她的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编制时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十分致密,同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能够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耐水可清洗。因此,瓷胎竹编技艺,在民间这片广袤的土壤上,在“陈锦梅们”的接力前行下传承,最终盛开为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邛崃市平乐古镇的瓷胎竹编为何吸引世人的目光?

陈锦梅介绍,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的特长无节瓷竹。在邛崃平乐古镇一带众多的竹源中,芦沟、寨沟、金鸡沟所产的慈竹能用于编织,并且只能选择生长在阴山坡地上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优质节长的慈竹,使用其老嫩适度,长度均匀的中间三四节。

然后,经裁料、去青、破节、晒色,再经选料、烤色、起薄、定色、刮片、冲头、柔丝、抽匀、染色等十余道极为精细的加工,制成断面方正、棱角分明、柔软如绸、均匀一致、色泽光亮、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

单单从瓷胎竹编来看,平乐古镇人杰地灵和物产丰饶。

陈锦梅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记录了瓷胎竹编的全过程。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最后制作出精细的竹丝。我们一行被瓷胎竹编的制作工艺陶醉和折服。

在邛崃民间,这样的非遗传承如火如荼。

“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工艺传统,不仅是一种技术的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载体,瓷胎竹编就是这样的瑰宝”。陈锦梅边编织瓷胎竹编边对着我们说。

一个是四川竹林人家的“草根技艺”,一个是世界顶级品牌,两者相遇会产生怎样的情景

7月16日,青神县城一栋普通的旧楼里,青神竹编大师——60岁的张德明带着弟子们正在给瓷胎“穿衣服”,细如发的竹丝在他们手中经纬交织,套在温润微光的白瓷上,一位来自爱马仕公司的工作人员把竹编瓷器放在不同的光照下反复旋转、抚摸、检查……

这天是张德明和爱马仕约定收货的日子。一门生在四川竹林人家的“草根技艺”,一个世界顶级品牌,他们的相遇,共同打造出一系列充满中国味道的艺术品。

为爱马仕找“感觉”整整3年才过关

张德明编了几十年的竹编,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和爱马仕这样的国际大牌相遇,也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

2008年,爱马仕(中国)采购部通过网络了解到青神竹编,又通过青神县有关部门牵线搭桥,联系到青神多位竹编大师,通过对竹编大师的比对,他们觉得张德明的风格最对路。

双方达成意向后,张德明派自己作坊里的骨干张师傅驻扎上海编制竹编样品,以方便和爱马仕方面直接当面沟通,自己则在青神和张师傅遥相呼应。

爱马仕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他们的要求提得很模糊:你们就随便编,我们看到好就行。

张德明当时就预感到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他的预感还真对了。

一年过去,张师傅已经迷上了上海菜,却还是没有拿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作品。正当张师傅准备离开上海前几天,左思右想后的张德明提出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张师傅用这种张德明创新的编法做了一个样品,爱马仕工作人员觉得有点感觉了,但还不是十分满意。第二年,张德明又换了刘芝全师傅到上海继续为爱马仕打造样品,通过将编织的经线变细,竹编的效果又好了不少,“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对方表示满意。

但新问题又来了。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瓷胎竹编在用开水煮过后,个别竹编表面有一点点发白。

竹丝经过各种处理后应该没问题,难道是粘贴的环保型胶水不合适?在青神,张德明也在做着实验。牛皮胶、万能胶……市面上的胶水差不多都试用完了,他还尝试用黄豆、中草药熬胶,但还是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