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大时代的梦 > 第七十三章 缂丝(1)

第七十三章 缂丝(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缂丝团扇具有比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许多缂丝团扇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一般都立体感很强,加上缂丝作品的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所以其艺术和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缂丝绘画等分庭抗礼。

缂丝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垄断御用,民间几乎不得见。在清朝宫廷内,缂丝常见于缂丝画、缂丝装饰品、缂丝服饰等。

纪录片《织造记——纺织的故事》,中国织造,历史悠久。从最古老的黎族织锦、古朴素雅的蓝印花布,到华美的缂丝、精妙的宋锦、再到现代都市里曼妙的旗袍;一架织机,几把梭子,纺织的工具如此简单,但它的精美却让人沉醉其间,反复品味。

我相信万物有灵,尤其是经手工制成的物品,杂糅进漫长的时光,被赋予仪式感和某种不可言说的能量。就像现在,你打开链接,来读关于一门鲜为人知的手艺的问答,好似有因缘的丝线,将我们交织于此刻的光阴。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的精华。这是一种经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镂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可适当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皆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

缂丝有其专用的织机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

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花纹的效果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旧时刻丝着录所说的“通经断纬“,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带,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临摹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制品至今仍然被作为高级工艺品生产、收藏。

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作者大量的心血;

也正因通经断纬的织造方式,决定了缂丝的另一特点——修去反面多余线头的成品,花纹色彩正反两面完全一样。

刺绣是指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所以刺绣必须有现成底料,其成品图案与底色是叠加关系,而缂丝的图案与底色则是嵌入交织的,完全在一个平面上。

织锦和缂丝是同流同源的手工织造丝绸提花织物,而一般纬锦采用“通经通纬”的织法——纬丝贯穿全幅,正面图样清晰,背面是一根根通梭浮纬,图案杂乱、织物厚重,且毛头不可剪断。织锦纬向的梭子数量是有限制的,也因此表现图案色彩的丰富性不及缂丝。

缂丝易学难精,尤其摹缂书画作品,要求缂织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艺功底,还要有极高的艺术悟性。绘画中一笔即可表现的色彩变化,在缂丝中就要分解成无数色块甚至是像素点,一点点地织就,而对线条等细节缂织需要足够经验,否则缂织时多挑一丝都可能破坏画面美感。

缂丝作为手工织造工艺,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通过机械加工,其色彩的丰富和细腻度,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即便一个熟练工人,一般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

一件缂丝成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古人就有“妇人一衣,终岁方就”之说,此中寒暑交替的枯燥与寂寞唯有手艺人凭一颗守艺心,在如梭岁月中静静度过。

缂丝作品大多是一种集体创作的作品,后人判断这类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看其作品本身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作者大量的心血;

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许多缂丝作品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缂丝作品一般立体感很强,加上缂丝作品的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其艺术和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分庭抗礼,甚至有所超越。

明代至宣德年间,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开创出缂丝的第二个兴盛期。艺术风格上深受吴地画风影响,愈显娟秀雅致,缂丝艺人缂织吴门画派名家画稿,名噪一时。

清代,缂丝走向全盛。宫廷内外对奢侈纺织品的需求用量增大,促进了缂丝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艺的进步,尤其以上交江南织造府的宫用和官用品为上。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高档日用品、和服腰带等缂丝制品受到日本客户青睐,出口需求量逐年上升,缂丝行业又迎来黄金岁月。当时苏州的缂丝织工多达一万余人,缂机上万台,这一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缂丝技艺得到空前发展。

这两年大概是因为李晶做的团扇实在是太火,缂丝这种珍贵的面料,也逐渐为人所知。百镀一下“大时代的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