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咱们这得胜堡在松山城南面几十里地了,为啥子还要出来哨探?建奴要是打过来,前面的堡城不早就传出警迅来了?俺看啊,咱们再往前哨探个十里八里的,赶紧找个背风的地方烤烤火吧!你说这都打春都快两旬了,这关外咋还是这般冷啊!”
得胜堡西侧的大山丛林中,一只十余人的明军夜不收小队牵着战马在林中蜿蜒穿行着。
这是奉命出来哨探的一只秦军夜不收小队,带队的是年过三旬的把总崔行云,他牵马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一双明亮的眼睛不停地来回扫视着两侧,两只耳朵也在仔细聆听并分辨着周围传来的各种动静。
按照夜不收的规矩,十余人分成了前中后三组,每组间隔约有二十步左右,这个距离之内如果前队遇袭,中间一队的短弩可以就地进行支援,而后队也会很快做出反应。
刚才说话的是跟在崔行云身后的总旗高进,年龄比崔行云略小,身材高瘦,长着一张与身材相匹配的长长的马脸。
两人原先都是陕西镇的夜不收出身,俱为从军十余年的老行伍,都有一身的好武艺,但因为边军里派系林立,他们几个虽然也立过不少功劳,却都被上司抢去按在了手下亲信的头上,最后不过是落了些许赏功银完事。
崔行云等人虽然也是非常不满,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憋在心里。
直到孙传庭赴任陕西后开始编练新军,在打听到新军缺少老兵并且粮饷按时发放的消息后,崔行云与高进等人一合计,干脆带着战马兵甲连夜出走,投奔到了孙传庭的麾下。
孙传庭虽然正直,但却不是迂腐之人。
他对大明边军的腐烂早有了解,在得知了崔行云等人的情况之后,孙传庭对此并无丝毫反感之意,反而采取了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态度。
而像崔行云他们这种情况的事情真是不少,随后的日子里,不断的有边军低级将官和士卒闻讯投奔了新军,最后总人数多达了近两千人之多。
事情发展到了后期,这些军镇的总兵大将也知道了这一情况,但谁敢去陕西巡抚门上要人啊?
无奈之下,这群兵头们只能下令各部严加防范,所有士卒不得外出之后,情况才得以缓解。
这些来自与陕西镇、宁夏镇、延绥镇,甚至更远的甘肃镇的逃兵,大多数都是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卒,他们的到来让秦军的骨架迅速地建立了起来。
这批老卒中虽有不少人的军纪确实差了一些,但在秦军严格地纪律、每顿管饱的饭食、足额发放的军饷、表现出色便能拔擢等数项举措之下,这些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也被慢慢地纠正了过来。
正是在这群老卒的带领和示范下,作为新军的秦军却是迅速成长为了一只强军。
在随后秦军的几次征战中,崔行云和高进等人先后立下了几次功劳,但这次却再没有人来抢他们的功劳,而是升擢赏功一并发下,崔行云也得以积功升至把总的职位,高进也落了个总旗的职位,终于迈入了大明官军军官的行列里。
“你懂个屁!前几日俺从参将哪里得知,义州那边已是来了大队建奴,且每日都在不断增兵,锦州、松山都已封闭城门!参将还告知俺,松锦城外咱们官军哨探已是与建奴哨探交过几次手了!看建奴之意,这是想一路往南探查咱们的军情,要不然为何遣咱们出城查探?”
崔行云一边跟高进说着话,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在崇祯十年秋日抵达京郊休息月余之后,部分秦军便奉命分批开赴关外,越过宁远城后进驻了几座堡城之中。
崔行云和手下的五十余名夜不收隶属于参将雷声辖下,他们这一部共计三千余人驻扎在了松山西南方向的得胜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