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机的观测员翻出明国战舰图鉴进行比对,并记录下了他的比对结果:
发现明国海军主力舰大量,其他战舰不计其数。其中鉴别出了明国海军旗舰,排水量4万多吨的“昆仑”级战列舰“昆仑”号,及与其同级别的“太行”号战列舰、“祁连”号战列舰;其他级别的战列舰有“泰”号、“衡”号、“武夷”号、“华”号、“长白”号、“五台”号、“九华”号、“普陀”号、“武当”号、“青城”号。明国的航空母舰有“魏”号、“齐”号、“楚”号、“秦”号、“蜀”号、“吴”号。这十三艘战列舰、六艘航空母舰同时出现在一支舰队里,堪称史无前例,也就是说,明国的大部分主力舰都出动了。
情报迅速到达指挥室,山本英辅望着那一艘艘舰名,脑海中浮现出年轻时,在明国海军学习的岁月。在他的心目中,始终认为明国海军是超越英美的世界第一海军,对明国海军抱有相当大的敬畏感。日本海军早期的将领,大多数都毕业于明国的海军学校,日本海军的早期战舰,多少都有着明国的“血统”。明国海军更像是日本海军的“母亲”,现在,这位令人敬畏的“母亲”,亲自出手了。日本是一个敬畏强者的民族,也是一个敢于挑战强者的民族,这种意识无数遍地灌输给每一个日本士兵,包括身为高级将领的山本英辅。他下令停止炮击,全体转舵,航向调整为170度,作好迎战准备!
当陈步秋看到联合舰队的出现在海面上的时候,这个规模已经让他叹为观止了。然而现在,当他用望远镜远远望见明国海军舰队的时候,联合舰队反而相形见绌。单说那十三艘战列舰,一字排开,气势如虹。一艘战列舰,就足够震慑一片海域了,而这里,有整整十三艘!
日军不敢先开炮,毕竟明国还没有对日本宣战,而山本英辅是绝不敢就此挑起战争的。他明白,只要他打过去一炮,那里十三艘战列舰的猛烈火力第一轮齐射就至少可以报销掉自己一两艘战舰。
当今海军,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说法,叫做“BigTen”。这个“BigTen”就是指世界上十艘主炮超过16英寸的超级战列舰,分别为明国的三艘“昆仑”级战列舰,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现在,“BigTen”的一半巨舰都出现在了威海卫海域,可谓是海军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华山论剑”。
“长门”号是日本最大最先进的战列舰,然而毕竟比不上明国的“昆仑”级战列舰。“昆仑”级的三艘战列舰陆续于西元1920-1921年下水,是《华盛顿条约》签订前下水的最大战舰,装备四台三联装主炮炮塔,前后各两台,主炮口径和长门一样,都是410毫米,但是炮管数却整整翻了长门一倍,是世界上单舰火力最强的战列舰。毫不夸张地说,三艘“昆仑”级战列舰,其火力强度就可以顶得上联合舰队所有火炮的火力。所以,为了在条约里保留这三艘新式战列舰,明国主动解体了同等吨位的13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
明国海军没有减缓速度,依然披风斩浪,威武前进。跟在三艘“昆仑”级战列舰后面的,是四艘“泰”级战列舰“泰”号、“衡”号、“武夷”号、“华”号。“泰”级战列舰是一款典型的条约舰,也是明国在西元1927-1929年最新下水的战列舰,排水量三万五千公吨,装备三台三联装15英寸(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的布局。“泰”级战列舰后面的,是两“长白”级战列舰,“长白”号、“五台”号,四艘欧战时代的“九华”级战列舰“九华”号、“普陀”号、“武当”号、“青城”号。六艘航空母舰“魏”号、“齐”号、“楚”号、“秦”号、“蜀”号、“吴”号则在各式轻重巡洋舰、驱逐舰的庇护下,跟在战列舰后面前进。这样的舰队阵型,根本不像是准备作战,而更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海军阅兵式。
联合舰队和明国舰队最近的两艘战舰,距离仅仅15公里了。联合舰队所有炮口都对准了排在战列线最前面的“昆仑”号战列舰。她有一个动听的别称,叫做“南洋的傲慢女王”,整个舰体美感十足,从最前方的一号炮塔开始,到舰艏,形成一个较大的斜坡,因此舰艏部分向上挺翘,仿佛一位骄傲的女王昂首挺胸。这种独特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舰身轻量化和降低舰身前部重心。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吨位,也增加了战列舰的航速。在西元1925年南洋的爪哇岛土著暴动的时候,“昆仑”号战列舰奉命赶赴爪哇岛协助镇压。她威武骄傲的身形,被世界各国的记者捕捉了下来,以至于当时南洋暴动的新闻都用“昆仑”号战列舰作为配图。英国的《泰晤士报》记者抓拍到了巨大的“昆仑”号在五月风暴中,挺翘的舰艏破开巨浪的照片。这张知名的照片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泰晤士报》以此配图,对“昆仑”号战列舰进行了专门报道,并以“南洋的傲慢女王”作为标题,迅速风靡全球。
现在,“南洋的傲慢女王”正昂着她骄傲的头,迎着日军无数炮口,奋勇前行。按照海战惯例,旗舰是绝不应该打头阵、走在舰队的最前列的。然而,明国海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昆仑”级的三艘主力战舰全都放在舰队的最前列,其含义不言自喻:明国海军不怕日军的舰炮。
联合舰队领头的轻巡洋舰前趋数公里,向明国海军打出了旗语:“交战区,第三国海军立刻停止前进。”各国海军有自己独特的旗语规则,而此刻,身为“明国海军之子”的日本海军,向明国打出的是明国的旗语。
“昆仑”号战列舰马上挂旗回应:“立刻离开。”
“五十铃”号挂出了“警告”旗样。
明国海军本土舰队总司令、海军元帅、德高望重的大明秦王,朱信桢,向山本英辅发出明码电报:
“大明海军至此调停战事,贵方或自退,或溃退,请斟酌。大明海军元帅,朱信桢。”
山本英辅望着电报,心里五味杂陈。今年七十一岁的老元帅朱信桢,是山本英辅在明国留学时的老师。是朱信桢教会了山本英辅关于海军的一切,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元帅出身高贵,是明国皇室秦王一脉的嫡长子,继承了秦王头衔,连现在在位的明国皇帝朱猷樟都要叫他一声“皇叔”。他一生投入明国海军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日本海军“军神”,在库页岛战争中打败了清军的东乡平八郎,和朱信桢曾经同为明国海军学校的学生,交情甚笃。这样的一位老前辈亲自率领着史无前例的庞大的舰队前来“调停”,让山本英辅很是犹疑。他只能下令:全体战舰,没有命令严禁开火!
5公里。山本英辅的手开始颤抖了,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反复地沉浮着:要不要率先开火?要不要开火?要不要?
指挥室内所有参谋、军官都看着山本英辅,等待着他的命令。他们都很理解山本英辅此时的犹豫,这些四五十岁的海军将官,多多少少都有着“明国经历”,要他们和自己的老师开战,和“世界第一海军”开战,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胜算。
难道明国海军不怕联合舰队齐射鱼雷吗?
明国海军根本不怕,他们的战列舰继续前进着,其威严气度,把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长门”号战列舰都比了下去。明国海军播放起威武雄壮的海军军歌,声音直透长空,显得十二分的激越。
山本英辅发出了最后两份电报,第一份给日本本土:
明海军迫近至3海里距离举衅,双方尚未交火,我部无法决定是否交火,请本部示下。
第二份,给明国海军的总司令朱信桢:
“老师明鉴,吾人扶汉灭满,舰队为明国痛击清虏,为何相迫?”
很快,两封电报都得到了回复。本土司令部回复道:
“切毋率先开火,以保存联合舰队为第一要务,可相机撤退。”
而第二封回复,则成为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朱信桢回复山本英辅,短短八个字:
“彼为清虏,汝亦外夷。”
接到了这封电报,山本英辅大声恸哭起来,读到了朱信桢的回复,其他将官也都痛哭流涕,一时间整个长门号指挥室里所有日军将官如丧考妣,甚至有些低级军官捶胸顿足,狼狈失态。
日本自古以中华为师,近代以来更是不断学习明国,自居“第二中华”。在日本,和服和明服的地位一样重要。从文化上、从心态上,日本面对满洲人统治的清国,有着十足的优越感。在库页岛战争时期,日本的宣传报纸上,就有过一副著名的漫画。漫画分为两部分,左半边画着清国人,梳着金钱鼠尾一般的辫子,模样贼眉鼠耳,旁边备注道:“夷”。而右半边,则是一名气宇轩昂的日本人,盘发,穿和服,旁边的备注是:“华”。
现在,朱信桢的回复对于日本人的感情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原来在明国人的眼里,我们日本人,和丑陋的满洲人是一样的,一样都是“外夷”!尤其是,这样的回复还出自明国的皇室成员,德高望重的海军耆老,被分外尊重的联合舰队总司令的老师之口。同时,这句冰冷的回复还有另一层含义:日本人从来都不是“华”,日本若不听调停,明国必然动武。
感情上的打击倒是其次,在山本英辅的指挥下,只是短短几天,军队日以继夜的操练和国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的努力全都化为泡影,日本耗费了举国之力,进行的一场赌博,输得血本无归。身为联合舰队总司令,他怎能不悲痛欲绝?
山本英辅抹去眼泪,在通联广播里带着哭音对联合舰队全体官兵广播:
诸君请牢记今日之耻辱,大和民族的未来要靠自己掌握!
…………
望着撤退的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昆仑”号指挥室里的朱信桢缓缓吁了一口气:
“诸位,只要这一代日本人还没有死光,日本就会是一个寻求复仇的危险国家。”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日本尝到了被封锁的滋味。清国的潜艇实力尚存,对日本发起了无限制潜艇战。釜山的十来万日军被重重围困,然而日本的海上运力却早已到达了极限,先前疯狂地向釜山运送兵员和装备,以图反攻的日军,现在面临着补给跟不上的难题。釜山城内大量朝鲜平民被饿死,而日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囤积在釜山的坦克由于缺乏燃料,根本开不起来,日军的弹药也是越打越少,后续的弹药却根本运不上来,以至于釜山日军在和清军的拉锯战中处于绝对劣势。日本国内的原油储备在这几个月的军事行动中被大量消耗,明国中断了原本就日益缩减的对日原油出口后,日本仅剩的石油来源就是库页岛的那几口年产量不足30万吨的油井了。穿梭在对马海峡的所有日本运输船都被强制要求控制在经济航速,而这种航速,却又是最容易被潜在水中的潜艇捕获的。
日本政府明白,这场战争失败了。再这么拖下去,首先被拖垮的肯定是日本。日本政府终于答应会见明国特使,并接受了明国提出的停战条件。
西元1930年7月20日,明国淳化元年六月初二、清国隆治四十九年六月初二、日本昭和五年六月初二,清国与日本签订停战协议书。虽然名为停战,但是日本却被迫向清国赔付了十三条战舰,其中还有两艘重巡洋舰。
这一天,整个日本都陷入了悲痛。在首都东京,全城降下半旗,到处都是痛哭的日本人民。
而这一天,隆治皇帝亲自出席了“海军英魂”陶广嗣、刘福清等阵亡将士的集体葬礼,并在“天威”号驱逐舰管带罗真的墓前赐诗一首:
此日漫挥东瀛泪,有公足壮海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