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穿越到燧皇时代 > 第十四章 车夫也要巡视部落

第十四章 车夫也要巡视部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四章 车夫也要巡视部落

2018-04-15 作者: 吉大可

第十四章 车夫也要巡视部落

第十四章 车夫也要巡视部落

第二天天一亮,二囡就嚷着要去学契文,我们匆匆吃完上午饭,套上鹿车,全家齐上阵,往祭祀院赶去,娘和姨是要去后面的山脚下采摘野菜,我们兄妹三人则是要到祭祀院去学契文。

二囡坐在副驾上一个劲的“嘚,驾”着,其他三人在车厢里是有说有笑,我则得意地吹着《铃儿响叮当》的口哨。

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大殿后的山丘脚下,大家下了车。

“柯儿,这车就是方便,腿脚也不累,也不用费劲地拿东西。”姨说道。

“娘,您和姨把车赶过去吧,省着再走路了。”我赶紧说道。

“不用了,社丘后面也没有像样的路,赶车不方便,再说了,采野菜也不重,你把车放好吧,等着我们回来,咱们再一起回房舍。”娘想了一下说道。

我顺从地应允后,停好车,驭下驯鹿,把缰绳拴在社丘边的松树上,让驯鹿啃食草叶、歇息。我和两个妹妹沿社丘石阶而上,上行了大约二三十级台阶,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院落。

我们正不知所措,右边正好右库办走了过来,远处看见我,招手打招呼:“小大人,找我有事吗?那个鹿车太方便了,我与左库舍商量过了,今后多造几辆,用于物食运输呢。”

“右库办大人你好,我们想去祭祀院,大祭司已经应允了,正不知往哪边走?”我答道。

“另一边就是,那赶快去吧,大祭司在里面主持祭讲呢。”右库办认真地说着。

我辞别右库办,领着两个妹妹来到左面的祭祀院,一进门,就听见颤巍巍的声音传里出来,这个时候不便打扰大祭司,我看到右边一间厢房门开着,有人正在整理桑树皮册,有人拿着锋利的小石刀,熟练地刻写着。

我带着两个妹妹走进去,看着几个人分工明确地正在围着一张桑树皮图画念念有词。姬大主妇昨日粟米半袋,麻绳两树间两条,味盐一掌陶罐,羊去头四分一块,两肩长双掌宽麻布两件,一畜木饲槽一件,围裙羊毛皮一件。姬小主妇粟米半袋,味盐一掌陶罐去羊头四分一块,两肩长双掌宽麻布一件。邹主妇……。

我听着他们的念叨,已经猜出是在记账。再看一个人正在桑树皮上浅浅地刻着,一个人对刻好的树皮用碳条涂黑刻纹,再有一个人用毛糙的石片在涂好的书皮上磨几遍,把多余的炭黑涂掉,抖干净后放在一边。我等到记录我娘的那一张桑皮处理好后,拿起来就着阳光,和两个妹妹一起研究起来。

刻纹虽然很浅,但线条犀利,没有弯曲的线条(估计也不好刻出来),每件物品基本上就是简化的象形文字,简洁形象。笔画都不超过十划,但是间架结构各有不同。我想也不能太复杂,不然树皮也刻破了,更不好辨认。能看到的数字就是竖杠,‘一’是一竖杠,二、三、四由此类推,每一种物品都有一个简洁形象的契型符号表示,当然了,人的契文也不列外。我当然首先关心数字的表示方法,而两个妹妹更多的是注意物品的契文符号。

等他们忙过以后,我拉过刚才刻录的院录,问他数字的表示方法,院录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认真地讲解起来。

原来在那个年代已经使用十进制了,看来人的十个手指头不是白给的,如果在这之前就有计算机的话,估计就是基于二进制的八进制或者十六进制了。‘五’就是一个横上面放射性地画着五个竖杠,‘六’就是一个‘五’旁边加上一个竖杠,再在他们的下方画一条长横杠,至于那个竖杠在‘五’的左还是右无所谓。‘十’就是两个‘五’,再在下面画一条长横杠。也就是说一个长横杠表示十进制的一位。比如‘26’就是左边两个竖杠,再加上一个长横杠托着的‘六’的契文数字。如此简洁的表示法,表示到万位都不是难事,当然比后世的阿拉伯数字还是复杂了。当进行计算时,只要按位对齐,就可以进行加减计算,进位借位的表达也不是难事。

“这可真了不起,做加减法很方便,但是要作乘除就不好办了。”我嘟囔着。

“这也不难办,关键是要有乘法口诀就行了。”大囡思索着说道。

对了,我忘了,大囡的前身何艺华是学经济学的,可不能小看这个光屁股小孩。

院录找出匠作坊的账目树皮页,讲给我听,角度的表示和计算,只见一个角的楔形文字‘∠’。一角是在‘∠’后加一竖杠,相当于后世的30°角。半角是在‘∠’后加一个‘T’的契型文字(这和后世的技术犯规毫无关系),也就是15°角。原来我的车轮子的用材和图纸在上面都一目了然,真是太有才了!

“你们是怎么做出一角的?”我问道。

我们是找三根等长的细棍连起来,每个角为二角,用炭笔描好线,去掉一根棍,再用画圆器以两个端点为轴,画两条相交的圆弧,从交点用直尺连线两根树棍的连接点,就可得到二分角了。我们用这个方法,已经制作了半圆形的量角器。上边都有刻度,直接画点连线就行了,十分方便。

“照这样半角不是还可以再分吗?”我惊讶地问道。

“再分的就叫半半角,就是在‘∠’的后面再加上两个‘T’,但是不常用。我们在社丘之上立有竖杆,地平面上画着量角器,另外在正北方向到竖杆底端画有竖线,竖杆的阴影端点对应南北方向的刻度尺,标记着春夏秋冬。”院录像背书一样解释着。

买糕的!这是古人吗?不会是天外来客吧。我说计时方式为什么采用60进制呢?原来与日照的角度有关,而角度最初是以等边三角形的角为基础的,正好是后世的60°角。这也太巧合了吧。

看来不管什么地方的文明,都是从科学观察和实践中产生的。看着眼前心无旁骛的人们,一心地学习和观察记录的身影,我对自己的身心浮躁而感到羞愧,我自问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像古人学习,一心一意地干事,才能登峰造极。

为什么古时的神职人员能够成为科学家,中国古时候很多伟大的医学家都出自神职人员,而后世的神职人员却背离了科学呢?关键是脱离了社会实践。看这里,神职人员在百里挑一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丰富的社会实践、科学观察和高超的记录技术(文字),想不成就一番科学事业都难。

我和妹妹一边看一边探讨着其中的奥秘,不知道什么时候,大祭司就站在我们身后,全身关注地听着我们的言论。

“好啊!都是少而慧聪之辈啊。”大祭司忍不住慨叹道。

只见大祭司双手朝天,仰头颤声说道:“上天的大神啊,我燧明一族后继有人了。”

“祭祀大人言重了,我们看到这些神奇的文字,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大囡真诚地说道。

“相见恨晚,说的太好了。”大祭司回味着接着说。

“来,随我来,大囡小女,这算学之礼还要小聪女有教一二。”大祭司正说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