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6章 飞来横祸

第16章 飞来横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6章 飞来横祸

2015-05-01 作者: 七月流火62

第16章 飞来横祸

这一场飞来的血案让高仙芝和郑德诠的玩心收敛了不少,不敢胡闹了,队伍行进的速度快了许多,在两天以后的中午,玉门关遥遥在望。

大唐帝国在河西节度使治下,都是军镇,共有八支军队镇守,名曰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今瓜州县双塔堡一带),因闻名遐迩的和田玉在这里进入中原,因此得名。玉门关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玉门关东临绿州,西接荒漠,是文明的农耕民族和野蛮的游牧民族天然分水岭。

在碧草黄沙之间,铁关雄视,山峦起伏,烽燧林立,关内的沃野草原和关外的大漠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玄奘偷渡玉门关、夜渡葫芦河(疏勒河)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大唐玉门关设置以来,这里成为将士出征的誓师之地,亲人送别的离散之所。

当时的玉门关山高水远,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这么有名的雄关,为中华民族挡住了野蛮民族的侵扰。人们一定会以为玉门关的规模会和潼关有一拼,再不济也是不遑多让。然而,历史不喜欢意淫,玉门关尽管重要,但毕竟远离中原,作用决定规模,古城的面积不大,也就是一亩地大小,相当于边境的堡垒。城墙黄土夯筑,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只有两座城门,西墙和北墙各一,城门上是木结构的敌楼。

看到玉门关,有一种思乡的味道扑面而来,汉班超曾经说过:“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越过了距城不足百米的疏勒河,高仙芝等人验过了通关文牒,进了玉门关。

玉门关名声在外,但是,真实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作为大唐的边城,城中有一条土路,两边建有佛寺和守捉使官衙,当然,还有几排兵营和民宅。有了人就有了商机,商人的鼻子是最敏锐的,闻得到钱的味道,也有西域的胡商在此经营。

关内一弯清泉是重点保护对象。水是生命之源,守住水源,就守住了这片大漠,守住了这个关口,这就是在此建关的关键。

在高仙芝很小的时候,阿爸有一次回家,返回时,曾经带着他从这里经过。不过,那时太小,什么也没有记住,今天一见,觉得玉门关没有北庭繁华,顿时大失所望。

不过,这一次可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接客人的,尽管内心不爽,高仙芝还是压抑着不满,随着老管家来到了守捉使府衙。

刚刚走近府衙,就看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

一队大约50人的唐军押着一辆囚车离开了府衙,一个娇小的女孩哭天抹泪的嚎啕大哭,紧追着囚车不放,囚车里一个穿着锦缎官服的中年人在囚车里闭目垂泪。

中年人保养得很好,面色白皙,神情中透着骄傲,然而,高仙芝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只看到了中年人的官服上分明印着一头夸张的肥牛。

高仙芝的心中一沉,立刻蹦出了一个不祥的念头:千牛卫。

“千牛卫”始于唐代,“卫”属于禁军,不掌控府兵。掌供御弓箭和宿卫侍从,是皇帝的近身亲卫。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警卫军,那里的人个个都是精英,待遇一级棒,升迁也很快。

这样的待遇让人羡慕了上千年,元代诗人陈孚就有:“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之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