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三国之我是马超 > 第122章 朝议

第122章 朝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允抖袖:“老臣以为,皇甫嵩兵马精良,应为镇守北州之不二人选。”

“然则若是骤然抽调皇甫嵩三万人马,洛阳周遭仅有不足万人护卫,臣恐百姓不安。”赵谦迅速推翻了方才所说的“司隶既定”的结论。

王允看了他一眼:“如此,可令皇甫嵩引一万精兵入并州,其余兵马还戍司隶。”

刘协微微犹豫了下,又看了看沉默的荀爽:“荀公的意见呢?”

“老臣并不擅军旅之事,但赵公与王公均有此意,臣无异议。”荀爽起身赞成。

三公达成了一致,刘协点头同意:“准奏,即刻令皇甫嵩前来叙职。”

三公与朱儁分别退回原位。

对面一名老头奏道:“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上书云,右北平太守公孙瓒借旨剿胡大肆扩充兵马,屡屡不从刘虞调令,故而请陛下圣裁。”

“这是哪位?”我低声询问蔡邕,看样子应该是九卿之一。

“宗正刘X。”蔡邕答道。

刘啥?我没听清……

却听尚书令卢植言道:“伯圭乃老臣之徒,少时从臣读书,俊才朗声,言事辩惠,慷慨忠烈,当不致如此罢。”

刘协不置可否,反而问道:“刘虞既是宗室,可有子侄在京?”

当即有人低头伏拜:“小臣刘和,以性命担保家父上书,句句属实。”

“既是宗室子弟,起来吧,”刘协伸手虚抬了一下,“诸位臣工,都讲讲吧。”

“刘司马宗室重臣,平素温和稳当,奉旨前往极北之地,乃是安抚蛮夷胡虏,使其感念圣德,必不出大错,”王允侃侃谈道,“公孙瓒边塞之人,虽少学经典,终究不改蛮胡风气,专伺杀伐凶事,臣以为不安,治天下者王道为上,兵戈不宜过盛……此事当罚公孙瓒。”

赵谦与另外几名大臣分别表示赞同。

我眼前的张温抖了抖衣衫,起身言道:“北边胡虏狡黠,其势汹汹,公孙瓒既然奉旨宣讨,扩充军备便属应有之事,刘虞虽是宗室重臣,但未必知晓军事,由他督管公孙瓒,难免会有矛盾,陛下应明断二人是非,不可偏信一面之词。”

我早知道张温壮年时征战多年,深谙军事,比起朝堂上大多数公卿来,用兵起码算是个行家了,这番话在我听来确实要客观的多。

赵谦有些不悦:“岂张公独知兵乎?赵某亦曾领军平叛,屡经战伐,莫非为将便不必听从调令?张公莫要以私废公。”

“张某以私废公?”张温昂然前行,“敢问赵太尉,阁下所平,是何叛乱?”

赵谦尚未回答,张温已厉声道:“不过黄巾贼党之残部,公言屡经战伐,比之卢子干、朱公伟如何?比之张某所攻羌胡悍匪如何!”

原本还有些底气的赵谦默然片刻,最终叹气道:“赵某不如。”

蔡邕低声说了几句,我大致可以明白:赵谦的平叛,只不过是领汝南郡几千民兵配合皇甫嵩、卢植、朱儁的主力部队进行清扫而已,而张温,却是率军数万正规军镇压湟中地区的羌胡、汉人起义联军,水准高下不言而喻。

光禄勋杨彪附和:“张公所言不无可能,陛下须遣使详查缘由,不可妄加奖惩,幽州边苦要地,务必稳妥。”

杨彪与张温同属前任三公,威望不低,此言一出赞同者也不少。

我暗自摇头:还要慢慢详查?一去一回再逗留些日子,大半年就过去了,到时候刘虞可能已经被公孙瓒吞掉,而冀州也可能已经被袁绍消化了。

但是我能怎么办?

我还没有自大到主动站出来反驳三公九卿权威意见的程度。

刘协笑了声:“杨公说得对,幽州边临蛮胡,不容有失,但任由专使细细详查,同样耗费时日,朕以为不妥。”他和我的意思倒也相同。

虽然皇帝驳回了自己的意见,但杨彪仍是毫无不悦:“老臣惭愧,愿闻陛下圣裁。”

“刘虞、公孙瓒二人,有负朕恩,责令刘虞罢牧守之职、去大司马,迁弘农太守;公孙瓒罢太守职,于冀州补一县令;烦劳赵公领幽州牧之职,巡视州郡,安抚百姓教化羌胡,诸位意下如何?”

殿中倏然一静。

赵谦脸色一白,终于还是跪伏下来:“陛下英明圣裁,微臣领命谢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