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龙咆平壤-1
2017-03-03 作者: 妄语臣
第68章 龙咆平壤-1
秋去冬来,寒风凛冽。
唐卫轩、沈惟敬、孙世禄三人在离开平壤、返回义州的途中,因为沈大人出身江南、不太善于骑马的缘故,行进的速度一直提不起来。每日行不太久,沈惟敬就有些吃不消了,只好停下歇息。
虽然侍奉、伺候沈惟敬的只有随行的唐卫轩与孙世禄两人,两个久在军旅、又不曾做过侍卫之人自然也不太擅长服侍别人。但是,沈惟敬似乎也不太在意。只要是停歇之时,总会小心翼翼地取出议和的文书,翘着嘴角,不厌其烦地看个不停。
尽管,文书落款处只有倭军第一军团主将小西行长的亲笔署名,远远称不上是什么正式的国书。但是,小西行长对于倭军止步于平壤一线、停战至明年春天、不再北进鸭绿江侵犯大明疆界的承诺,也算是达到了此行的根本目的。
回到北京之时,对于朝廷、尤其是全力举荐自己的兵部尚书石星石大人,也算是可以有个圆满的交代了。
想当初,朝廷里里外外,谁也不肯拿正眼瞧我沈某人一眼,个个都以为我沈某有去无回,这趟是白白送死。如今怎样?不仅让气势熏天的倭军主将乖乖地给我礼送出境,还不费一兵一卒地拿到了初步议和的承诺。
这样继续谈下去,不仅互通贸易大有希望,不必开战就让倭军撤出朝鲜,也未必不可能啊。不只是自己凭借此次议和立下功劳、扬名立万,如是真的借此彻底打开大明的国门,与海外诸邦全面开展贸易的话,或许……
沈惟敬每次想及此处,总是两只细细的眼睛中放出无限的光芒,嘴角也溢出无尽的笑容。
唐卫轩却完全没有这个心情,无论战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只要天子一声令下,自然是大明军旗所指,前赴后继,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而如今,唐卫轩心中所想更多的,依然是当日练光亭中最后的一幕……
桂月香就那样无力地死在自己的怀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见她带着不舍与遗憾,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香消玉殒。
为何每次离开平壤城时,总会是带着无限的悲伤与怅惘?!!唐卫轩在值夜时,曾无数次地望着满天星斗,向上天问着这个问题。
上一回,是三千同袍几乎死伤殆尽、史儒所部慷慨赴死。还记得当时五个人逃出平壤城后,尽管自己也是悲愤难当,但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努力劝解心情更为低落的老周,逝者已矣,我们能做的,只有肩负起他们的意志,这样,才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而如今这回,自己又一次活着走出了平壤,背后却是始终挥之不去的佳人舍命献身、香消玉殒的那一幕。劝慰别人的话,再来劝慰自己,却无论如何也难以解开心结。
可恶!!
唐卫轩只能用尽全力抽出刀刃,狠狠地砍在一旁的树干上,倾泄着满腔的愤恨,也不知是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命运的残酷无情,还是痛恨于肆意挑起战端的倭军、和这场该死的战争。
月色洒满了周围的地面,清澈透亮。而自己的命运,却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摸索着前进,四周尽是看不见的凶险,数不清的陷阱……
尽管有皓月当空、星斗相伴,就好像老周、程本举、桂月香等人的拔刀相助,又好比韩千户、沈惟敬等人的推波助澜,甚至也包括小西行长等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特殊“关照”,才使得自己一次次化险为夷,却又一步步迈向了更加叵测、而又无比沉重的境地。
在周围所有这些人或明或暗的帮助背后,都有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似乎又都各自隐藏着深不可测的目的。
第一次逃出平壤城、在官道旁草屋所遇的几个举止怪异、换马赠药的倭寇,究竟是何用心?大同馆中潜至沈惟敬房外、身手矫健的黑衣人究竟是何人?韩千户在义州城中无意中所言的东厂到底在此战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想努力看清一切的唐卫轩,只觉得心里如一团乱麻,割不断,理更乱。锐利的佩刀可以砍断粗壮的树枝,却无论如何也斩不断自己的愁绪。
最终只能无力地瘫坐在地,望着明月当空,回想着平壤城与桂月香相处时那些短暂而又温馨的回忆,昏昏睡去。
一路上,志得意满的沈大人都是笑呵呵的;一脸阴郁的唐卫轩缄口不语、暗自伤神;孙世禄也自觉不该多问,只是安心尽着自己的指责。所以,除了每日的例行行礼问好,三个人之间一直也没有多说几句话。
直到腊月已至,梅花初开,三人终于费尽周折回到了义州境内。
嗯?怎么远远望去,整个义州城外的氛围大不一样了?城外的军营明显重新搭建过,旌旗鲜明,军容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