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沈惟敬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顿了顿,而后又继续幽幽地说道:
“唉,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正是印证了那句‘人生五十年’的歌词,一场其手下的意外叛乱,使得正当盛年、刚好年届四十九岁的织田信长葬身火海,亲手一统倭国的宏愿,在一夜之间,也化为了泡影……而在其后,则由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的丰臣秀吉,接过了其先主的衣钵,很快一一降服了德川家康等实力大名,替代织田信长,登上了倭国天下人的宝座……”
原来是这样……
听完这织田信长一生起伏跌宕的经历,唐卫轩也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忍不住仰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望着茫茫夜空,仿佛看到了那倭国的一代枭雄一战成名、快速崛起,而却又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意外殒命、如同流星般迅速消逝在时代长河中的可叹结局……
不过,这样的结果,是否也正好印证了程冲斗前辈所教诲的那样:“善用刀剑、崇尚暴力者,也往往将倒在刀剑之下、死于非命……”
唐卫轩看着面前那些依旧在低声吟唱的倭国大名,不禁皱了皱眉头,心中一时也百感交集……
而这个时候,丰臣秀吉似乎终于在唱了一遍又一遍之后,不再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只见其轻轻收起了扇子,在倭国众大名一片称赞与颂扬声中,志得意满地回到了自己的主位上,无限豪迈地扫视了一眼整场盛宴,之后,更是带着无比的气势挥了挥手,席间的所有音乐与交谈,便瞬间全部安静了下来。
很显然,接下来,将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宣布……
而在丰臣秀吉一番激昂的宣告之后,在场众人的目光,也随即全部投到了大明使团的正使——杨方亨的身上。
同时,小西行长也随即站起了身来,来到了大明使团的面前,躬身行了一礼后,郑重传达道:
“请大明使者递交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
见这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杨方亨随即接过了一旁侍从早已准备好的那份黄灿灿的圣旨,起身准备走上主位,郑重宣读大明皇帝的圣旨。
不过,就在杨方亨拿着诏书刚刚起身之时,小西行长又迎上前一步,补充道:
“杨大人,鄙国之人都不通大明汉话。何况太阁殿下的膝盖有疾,也不便让出主位、跪拜接旨。因此,还是由在下用倭语代为宣读吧……”
代为宣读……?
一向饱读诗书、深谙宣旨礼节的杨方亨听小西行长如此说,不禁一愣。首先,圣旨不由作为正使的自己用汉话宣读、接旨一方居然还不跪拜恭听,这无论哪一条都根本不合大明的礼法。何况,那丰臣秀吉刚才载歌载舞,虽然的确年事已高,但明摆着其膝盖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如今却又拒绝跪拜,简直就是岂有此理、颇为失礼的举动!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小西行长说得也不无道理,自己用汉话念一遍圣旨,在场众人根本听不懂,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看着站在主位上、正趾高气昂、微微带着些醉意的丰臣秀吉,恐怕强令其以大明之礼跪接圣旨,很可能又会导致出现极为尴尬的情形,议和之事也很可能在这最后关头,因为礼节的问题闹得个不欢而散……
如此想着,杨方亨不禁紧皱着眉头,心中似乎也是极为纠结……
而就在这紧要关头,沈惟敬淡淡地轻声说道:“杨大人,倭国乃化为之地,不知我大明天朝之礼。因此,咱们也不妨就客随主便、不一一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了吧……何况,对方已然主动换上我朝衣冠、足见其诚意,我们过于苛求,在下只怕,如此大好形势下,议和大事功亏一篑……以在下拙见,还是以大局为重为好……”
扭头看了眼沈惟敬,又转头看了看在一片寂静之中已然有些冷掉苗头的现场气氛,杨方亨不甘心地长叹了一口气后,只得将圣旨郑重地双手交到了小西行长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