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境到登州,你真的走过来,才知道两个地方有多么地不同。
大周也很先进,他们的织布机能够快速生产布匹,布匹便宜,所以失去了作为货币的地位。成为了老百姓的日用品。大周的农田规模大,粮食产量高。粮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高到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
据说这是一次与渤海进行的粮食战争的后果。
渤海的粮食价格是大周的几倍,是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跟着刘贤的谋臣们怎么想也没有想通。怎么打赢的?因为渤海币强大的购买力。因为渤海商品对大周根本不公平的兑换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打不赢,渤海人就该笨死。
这是孙睿永得出的结论,不过从孙睿永被渤海王软禁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把事情看得透的人了。
大周正在大规模开采铁矿,这些矿场不能太靠近渤海,否则渤海的军队会出击赶走民夫,驱逐官员。或者要求缩小规模。理由是,这会破坏环境。这是一个很不靠谱,但是却能通用的理由。临潢府就这样被锁死在了草原上。
渤海正在修建水泥直道,商人们能够通过直道,轻松地把货物运送到港口,拉得多,跑得快。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军需。如果再进行一次燕云之战,那将是一个完全没有悬念的战争。
东辽,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因为他们修不出这样的直道,也生产不出怎么多的粮草。
靠近渤海的城池上,以前的箭垛变成了炮台。城墙修出了很多突出的炮楼和箭楼。它们增加了城墙的迎敌面,让进攻的敌人更加难以得手。而这,很显然并非用来对付辽国的。
刘贤一直在想,辽国能不能构建这样的城市?答案是可以,但是很难。合东辽之力,能修一两座城,恐怕国库耗干,百姓困顿了。
实际上从各方面来讲,似乎大周都占据了优势。但是渤海人似乎不在乎。
山东,严格来说,并非渤海的领地。因为渤海从来没有废掉登州太守。渤海据说在山东筹建了一直守备师,但是除了一些越境出击的战果以外,没谁真正见到过他们。
实际管理山东各县的,是那些道士和学校的先生。
山东也开采矿石,很多都是看不出什么的石头。但是这些矿场几乎都掩映在森林之中,他们很小心地不让废渣到处堆放。
他们给老百姓分配土地,限制世家的土地面积,直到和老百姓一样。
他们在森林中建立林业站,就为了管理森林。他们在森林中砍伐出一条草场,说可以让动物自由迁徙,还能在****防火。
只是他们在规划草场的时候,都是选择的灌木地带。种上各种各样的草的同时,还保护那些上了年纪的古树。他们给古树治病,施肥等等。有时候在草场上,孤木成林也并不是少见的事情。
渤海的村庄,就像堡垒,这刘贤是知道的。但是村子里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做,还能到收购点里卖出一个好价钱。只是价格计算复杂得,刘贤和刘贤身边的人没有第一个能够弄得懂。
“渤海王虽然会收买人心,但是就是太心软。”
刘贤决定住在不夜城。不夜城,危急时能够出海,平时还能到淮南、高丽、倭国,包括大周做生意。而最关键的是,淮南与大周,也是隐约对峙的。在这个三角地带,刘贤想要看看,到底渤海王、太子和淮王如何博弈。
“我还是要到东辽的。就算当不了人皇王,我也要当一个大将军。就算当不了大辽的大将军。我也要当大周的大将军。”
刘贤小小的身体挺得笔直:“渤海王,有着很多致命的缺点,而大周几乎没有缺点。我要学渤海的科学,学大周的王道。”
高勋和几个随从俯身道:“王爷心胸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