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轰轰烈烈地来,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用数百男女皆有的白衣人在皇城威胁群臣,仅仅因为刑部小臣上表历数罪状。
渤海王傲慢地对待群臣,把大周朝廷根本不妨在眼里在参加会谈的群臣中印象深刻。但是维护太子的意志也非常深刻。
渤海王离开,但是**刘铣等人却留了下来,继续商谈后续具体的安排。在此时,至少表面上看,燕京城没有了渤海王的士兵。
但是因为渤海王会谈内容的传开,整个渤海沿海,渤海士兵已经不是从海上进攻的那种一两天的短暂战斗,因为已经有了以下支持渤海王的家族,渤海王能够在平原上获得足够的“补给”,这导致攻击在向整个黄河改道地区蔓延。
**等人确定了只要是以自耕农为主,组成的家族村落,渤海军队不会去管。富裕人家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家奴,但是这些家奴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进行支撑,并保证他们不低于自耕农的待遇。渤海在这个基础上支持这些家族的工商业。
这样一家庭为主的自耕农,其土地面积就要是一个定数。不管你分家不分家,以一夫为单位,把大部分的家族土地分下去,条件是能够自己耕种,多余的土地统统收归朝廷所有。是牧场或者还是林地,朝廷说了算。
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也没说不可以。但是你要考虑清楚,私蓄家奴,你得要承受渤海军队的怒火所带来的代价。
然后就是如何处置百万人之多的家奴了。
以前的朝代,朝廷说是让这些人自己开垦荒地,但是在黄河改道的区域做不到,那是把没有任何自保能力的老百姓放在水里变成鱼啊。
有能力的家族可以利用自己的家族产业来吸收一部分人口,但是这需要渤海来支持,因为工矿业的产品,就算是太子要,也要不了那么多,而且大周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出来收购。
因为以前的这些产业是少数几个大家族才生产的,而如果扩大到大部分家族生产,这个产能是巨大的。不赚钱,没有哪个家族回去做。不要说外销什么的,倭国已经没有什么购买力,大唐自己还在出口这些东西。
能够吃下的就是渤海,因为渤海正在修铁路和建设城市。这些家族生产了铜铁料渤海不要,因为渤海用的是合金。但是他们生产的精炼矿粉,渤海是收的,大量收购。
就算是不用渤海币收购,**他们给出的商品兑换标准也非常优厚。因为渤海的商品,对于大周来说那是奢侈品,而这次制定的标准,等于把渤海商品降价了接近三成。
算上这些家族产业吸收的人口,在限定了土地之后,一些不拥有工矿产业的家族就多出了很多“养不活”的家奴。这些家族长老们在简单算了一下后,就发现如果按照渤海人的办法,从事这些产业赚的钱会很多,机会当然要留给家族子弟。怎么可能给家奴这个待遇?
这些家奴就多出来的。而为了筹集开办工商业的资金,他们就准备把这些家奴给卖掉。
怎么卖,不受渤海王说不予进行贸易的限制就不用**他们管了。这种事情他们办的多了,不过就是找几个替死鬼罢了。
**他们也很清楚,最关键是,渤海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
商司的统计已经出来了,随着辽河平原、东丹平原好高丽平原的农庄逐步建成,农产品总产量快速增加,就连以前对海洋疯狂的捕捞活动都可以喘口气了。
**已经不担心自己养不活孩子,而是为这些孩子怎么还不长大的着急。
于此同时,在燕山、阴山、太行山地区,这里的环境被契丹人破坏的太厉害,想要短时间恢复几乎不可能。按照陈陶他们的规划,这里可以容纳大量人口,而且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这里人的健康问题。
所以**答应了接收这些人口时给予这些家族一定的“补助”。
随后刘铣答应在商司接收这些人口是,免去了需要提供的家族或者官府文牒。当然这是刘铣私下里答应的。**明面上可没答应,因为渤海王说了,不允许有人口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