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不知道啥阵营的终端使用者相比基地面临的其他事情,只能算小麻烦。
在获知机械种族天美参战后,总人数都不到一百人的基地在接下来两天里出现了明显的消极情绪。
雷云能理解,连主力舰队都能赶跑的天美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也无需雷云去宣传,臭名昭著的宇宙海盗会干些什么大伙心里都清楚。
与虫子有所不同,天美的恶行留下了很多画面证据,可是只要是科技种族,根本拿它们没办法。或许能一次两次打跑,但是天美的机器人们要偷科技简直太容易了,因为它们本就是机器,比人类清楚机器是如何运作的,也有自带的高速核心用于破解。
一旦天美获取新的科技,不用三个月就能全面普及,利用它们的结构、反应速度优势和网络化联合作战,人类根本一点办法都没!
最近一次受灾的是两年前某个拥有数百殖民星的帝国,天美在打劫某矿产星时被它们的皇家舰队干跑了,结果半年后卷土重来,该帝国引以为傲的综合轨道炮系统就变成了“战舰”们的标准配置。
在武器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天美机械种族是不需要生活区娱乐区装备区这些玩意的,变形机器人只需要一个不大的地方呆着甚至直接使用挂载装置,所以同吨位的天美“战舰”所载的武器和装甲都会更强!在受到致命打击时,天美也只需要通过舰船内部的小虫洞把自己的核心送回主星就好,几个月后又是一个好海盗!
于是,皇家舰队被天美全歼了!
那支皇家舰队中的旗舰据说是要塞舰,所谓要塞舰,就是能直接以船坞的形式同时把五艘或更多百万吨级的主力舰塞到肚子里去,是塞进去不是挂载对接哦!
什么?百万吨级的主力舰太坑爹?
这里还有个往事,大多数势力在刚刚开始太阳系外殖民时,都采用较大的舰船,甚至直接作为天空城市的都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能威胁到巨型主力舰的武器种类越来越多,于是就产生了极端分裂。
一种是把主力舰小型化,就是雷云这一方人类采用的类型,它们大多不会超过七百米,八成以上呈略细的圆柱状或长方体,更小的正截面、更轻的自重,使用侧推系统是有可能闪避主炮攻击的,当各种太空武器的攻击射程大于十万公里后,这种可能性还很大。此类战舰的前面一截是无人区,造成十分复杂的多层防御结构,能抵挡各种太空垃圾和一定的对主炮防御能力,其他的面则较弱。
小型化主力舰另外还有个好处,它们也拥有空间跳跃能力,且由于不需要开启太大的量子通道,能量的消耗也很小,一个五千万吨级的舰队,比一艘五千万吨的独立巨舰还要更节约能量。
另一种极端自然是巨型化,譬如要塞舰,一艘要塞舰可以说除了没有真实的自然环境,一个城市中该有的它都有,即便是要在内部召开五万人级别的演唱会也不愁凑不够人。要塞舰的优点和缺点完全一样,就是因为它大。
装下一个舰队的物资,不成问题;装下十几万人,没压力;数以万计的太空战机,只是标准配置;相当于要塞级惑星的火力系统能同时瞄准数百目标进行致命级打击,嗯,只有舰船才配当目标;巨大的船体即便是被惑星级轨道炮击中也不会产生坠毁危机。它足够大,即便在人工重力方面也更接近行星,就算一个人从出生到死都没离开过它,也不会比地面人更弱小。
因为要塞舰太大,自重太高,自身的惯性让侧推系统难以短时间起作用,根本做不出小主力舰的规避动作,其实是躲避不了粒子和光束武器的。虽然可以通过释放强磁场削弱攻击,甚至必要时可以直接喷气在某方向短时间内产生类似低密度大气的环境,但终归是每炮必中,万一一不小心被中子轨道炮直接命中,舰船没事里面的人都死光了那才叫蛋疼。
此外要塞舰面临最大的麻烦:它本身没有可能像小主力舰一样在必要时迫降,以保住战舰主体等待维修,以它的自重,迫降至任何有大气层的行星都会产生质量坍塌效应导致自毁,即便脚下就是类地行星,一旦受到重创也只能选择释放救生舱,把舰船主体丢弃在外太空。
恰好要塞舰的成本之高,与小主力舰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一艘要塞舰的制造,往往要调动数个资源星和庞大的太空建造队伍。而小主力舰,一颗工业星一年能造出七八艘出来,若该星是无大气的纯粹资源型工业星,直接就可以在地面建造,其设备能源物资的额外损耗都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