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一品富贵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比较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比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朝离了赵普照样能转动,并且未必会转得差。

八月初一,赵匡胤来到赵普家,先是看了看,赵普宅子华丽到了极点,比皇宫还要华丽。这是赵匡胤默许的,因此略扫一眼,迅速将赵普妻子虚扶起来道:“嫂嫂,何须大礼。”

径直来到后面,赵普从**起来见礼,赵匡胤说道:“则平,病可康否?”

“陛下,北行让老臣吃了一些辛苦,有劳陛下牵挂。”

“则平,这一行朕思虑欠佳,唉,事情都过去了,就别再提啦。”

等于是变相地向赵普认错,赵普于是不提,又说道:“陛下,老臣近来听从陛下之言,卧于**读了一些书,尝读到唐朝立国之史,唐朝国家未稳之时,一度向突厥人称臣,此乃我朝之鉴也,想要国家强盛,必须先和契丹,徐伐汉唐,几年后经过治理,国家富强,何止太原,幽云十六州也能收复回来。此乃国之上策。若此时与契丹人交恶,南北受敌,腹背夹攻,国家有危矣。”

他说了唐朝的事,可唐朝有没有将幽州交给突厥,一统天下花了几年,向大漠用兵又用了几年时间。况且前面还有一个隋朝,隋文帝内外环境远比宋朝恶劣,若说军事才能也未必及赵匡胤,然而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但赵普这种小富即安的做法最大好处就是稳,从内心深处,无论是五千破十万,或是两千破两万,都非是赵匡胤想要的战争,变数太大,赵匡胤很不喜。

“契丹未必愿意同我们和谈。”

“那也未必,原先那个辽主已死,新主继位,策略也许会改变。”

“再看看吧。则平,你以为南汉如何?”

“南汉可伐,”赵普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才对嘛,打什么太原,飞快地从书房里拿出一张地图,赵匡胤无语,奶奶的,你这也叫病啊。他怎么生病的,赵匡胤知道。但不能明说出来,摆手道:“你不用说,朕心里面清楚,你说能不能伐?”

“陛下,今年大战方过,老臣以为若伐最好是来年。”

“好,就来年,今天你陪朕去书院看一看。”

赵普不能拒绝,谁让自己刚才乐得能跑的,于是说道:“陛下,老臣有一句话要说,书院越来越重要,老臣以前做过一次统计,朝廷一共用了一百几十名学子,数量也不多,可有三十多名学子变成各县主薄县丞,或者各监主,这时间并不长,以后会越来越多,官也会随着升迁。书院无论怎么做,个人烙印太深,老臣很是担心。”

“朕早有良策,”赵匡胤这一回不耐烦了,心里想,你与二弟如何斗没关系,何必拖小小宋九下去?赵普说这话不管用,因为宋九也讲过这件事。他在主动消除这个烙印。但还会有,因为教物格算术主要还是他,离他不行。想放手,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放不起来。赵匡胤很奇怪,你与你先生只学了一段时间,难道几十年教不完。宋九做了解释,因为他在教的过程中也在进步,甚至能将差距拉大。如何几年能教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教几年,培养出来一批真正学问深的学子,然后于各地再开设一些中小型书院,例如广桂潭洪益杭鄂青,再如江宁府,大名府,京兆府,大约十来个,就将全国幅射了。宋九未解释它们还在敌人手中,十几年,这些地区还收不回来吗。那么无论谁担任这个山长,几年下来,烙印自除。就象琉璃一样,多了就不稀奇。再者,仅是书院一处还不行,以后国家大一统,安定下来,以宋朝重内治,人口增加会很快的,就象江淮地区,有的百姓衣食无忧,一家开始养四五个孩子。二十年后全部就长大**了。但书院一年顶多放出三百名学子。整个国家不够用。赵匡胤深以为然。

也许城府宋九不及赵普,想法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可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前自己认为的,私心重,实际自己真看错了。这小子私心也重,但有一个最宝贵的地方,就是知足。以前以为他胡来,又看错了,这小子实际非是,十分懂进退。

这才是赵匡胤需要的人。

但不敢当着赵普面说,只要一说,自己这个大管家说不定嫉妒之下,又将宋九整得死去活来。

“那老臣就放心了。”赵普知趣,也不问。在他眼中,虽对宋九有点不满,可这个人物太小了,无足轻重,不需要浪费精力对付他。

赵匡胤拉着赵普的手出来,客厅还有其他大臣。

御驾前往河洲,但在路上赵普却在想着如何弄倒符彦卿的办法。

忽然抬头问道:“陛下,不对啊。”

“朕有意看一看河中。”

赵普会意了,没有作声,要看大家一起看。上了飞桥,一共三座飞桥,景色十分雅观。于桥头处还有一个假山,这个都知道,边上就是筒车,并且陆续经过改良,设计更合理轻便,转动也更快。还有一个塔一个小寺,又有一个小广场,不算太大,然而也能做一个景点。接着就是宽敞的大街。两边是整齐漂亮的房屋,刷着**的石灰,还有宽敞的琉璃窗。不算太豪华,但整齐了就漂亮起来。赵匡胤索姓从玉辂上下来,到处看,然后笑道:“这小子,也有能力,若大的河中几千户人家,生生变化如此。”

就有一门不好,街上除了店铺外,许多人家多是老人孩子在家里面,大人一起到河洲做活计去。赵匡胤想到那一年,于是闯入一家,问一个老太婆:“媪媪,你家一月吃几回肉?”

“陛下,能吃上十几回。”

“这么多啊。”赵匡胤蒙了,吃几回肉能理解,吃十几回肉就不能理解了,况且盖了新房子,手头必然紧张一段时间,他非是贵族出身,也做过一段平民,懂的。

“有时是自己买的,还有是顺店余料发放的。”老太婆哆嗦地说。心里想,难道皇上不喜欢俺吃肉?

提到顺店,赵匡胤记忆犹新,缄默不语,然后四处张看,家俱的什么还是很朴素,不过即便盖了新房屋,也不算太寒酸。赵匡胤又想到了桥,从河洲到河中,一连串的桥,大桥小桥,这个桥也未必全部流入国家,也有一部分流入到两河百姓口袋里。于是走出来看着河北,同样有许多新房屋,几乎看不到什么茅草棚。

变化之大,难以想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